11月22 日, 舒同诞辰 120 周年书法艺术座谈会暨舒同题签精品展在德州市柳湖书院举行,来自德州、青岛、烟台、淄博等地名书法名家、文化学者、企业家及媒体代表齐聚一堂,通过座谈交流、参观展览、现场笔会等形式,缅怀书法巨匠,传承红色文化,探讨文化与品牌融合新路径。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首任主席,舒同创立的“舒体”,被誉为“七分半书”,熔楷、行、草、篆、隶于一炉,兼取颜柳风骨与何绍基神韵,以“藏锋之功、圆浑之劲”成为现代书法艺术标杆。这位“红色书法家”曾为《胶东日报》《青岛日报》《烟台日报》等省内多家报纸题号报头,也为青岛啤酒厂、即墨黄酒厂、武城古贝春酒厂等企业挥毫,题写企业名称及寄语、诗作等。
座谈会上,舒体传承者与各界代表从不角度解读了舒体“寓巧于拙、润厚通畅”的独特魅力,并围绕舒体艺术特点、红色文化传承、文化软实力转化等主题,以多维视角,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弘扬文化艺术,解构文化赋能密码。
与座谈会同步进行的运河儒风书法笔会高潮迭起,“中国舒体八俊”之一、著名书法家齐延庆,舒体书法名家郭振华、王政胜、隋晓燕、李继春等人,或笔走龙蛇,或端庄凝重,墨香氤氲,佳作频出。
笔会现场,舒同先生题签精品展暨舒体作品选、舒体精品集、纪念封首发启动仪式揭幕,来自青岛的红色收藏家孙见东精心挑选展示了舒同题签报头资料120份、相关书籍明信片数十种。其中,舒同不同时期题写的《青岛日报》报头,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舒同共为《青岛日报》题写报头三件,现场依次排列。1950年3月1日起,《青岛日报》改用舒同题写的报头,其中的“报”字近似草书,一笔完成,四字自右向左排列,报头居中。1952年1月21日起,为便于阅读,《青岛日报》报头改为自左向右排,仍居中,止1956年8月31日止。1956年9月1日起至1959年12月9日止,《青岛日报》应用舒同题写的第二件报头,其中“报”简化,报头置于左上角,四字潇洒飘逸。1959年12月10日,《青岛日报》创刊十周年之际,启用舒同题写的第三件报头,“报”字改用行书,四字质朴厚重,该报头用至1961年1月31日。翌日(2月1日)起,报头改用集毛泽东手体。1993年1月1日起,《青岛日报》重新启用舒同题写的第二件报头,目前仍用。(记者 刘宗伟)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