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稳步增强

(来源:太原新闻网)

转自:太原新闻网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十四五”期间,特别是去年9月份以来,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持续提升,助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在近期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源头活水,努力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共享成长。

  打通入市卡点堵点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支柱。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聚焦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为实现“长钱长投”创造了更有利的制度环境。

  去年9月份以来,在中央金融办的指导下,证监会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和占比等,加快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今年6月份,人社部公布一季度全国企业年金数据,首次将“当期收益率”改为“近三年累计收益率”;7月份,财政部印发通知,提高国有商业保险公司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权重,降低当年度考核权重。

  金融监管总局先后批复第二批、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资格,总金额达1720亿元;上调部分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最高可达50%;适当降低部分保险资金股票投资风险权重,并明确提出将进一步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

  “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3年每年至少增长10%、力争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股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教授江萍表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给出了可量化的“硬指标”,并明确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等要全面建立实施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为引长钱、促长投提供了制度保障。

  完善长周期考核成为促进中长期资金更好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的关键举措之一。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认为,在长周期考核机制下,机构投资者会更加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和长期发展潜力,市场资金逐步向优质资产集聚,促使优质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同时,中长期资金入市将显著优化投资者结构,提升机构投资者比重,进而提升A股市场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

  长线资金加速汇聚

  随着中长期资金入市渠道畅通,资本市场稳中向好,各类长线资金正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公募基金作为市场长线资金的重要源头,通过专业投资服务帮助投资者分享上市企业的成长红利,引导短期交易性资金转化为长期配置力量。近年来,在政策有力引导和支持下,公募基金总规模不断上涨。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36.25万亿元,权益类基金规模近10万亿元,已成为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专业机构投资者。

  其中,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产品作为标准化、低费率的投资工具,在推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上发挥了显著作用。“十四五”期间,ETF产品规模迭创新高。境内上市ETF数量由370只增至目前的1282只,资产规模由1.1万亿元增至超5万亿元,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

  今年4月份,面对外部冲击引发的市场剧烈波动,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借道ETF积极入市,有力支持市场企稳向好。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6月底,中央汇金及其子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计持有股票ETF市值1.28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22.63%。

  此外,作为中长期资金的典型代表,社保基金、养老金规模也实现持续扩大。人社部副部长李忠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为3.22万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为2.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7.56万亿元,比“十三五”期末增加4.02万亿元。

  江萍表示,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的提升,将给市场带来多重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稳定市场。长线资金投资周期长、换手率低,能有效对冲短期投机资本带来的市场剧烈震荡。二是引领价值投资,提升市场定价效率。长期资金更关注企业基本面和长期价值,有助于挖掘优质企业的合理估值。三是改善公司治理,增强投资者保护。与散户用脚投票不同,长线资金会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营,保护投资者权益。

  打造适宜市场生态

  持续吸引更多长线资金入市,离不开适宜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和合理的回报。

  近年来,证券监管部门着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

  一方面,不断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多措并举做强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今年前8个月,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1234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152单,同比分别增长40%、150%。

  另一方面,鼓励上市公司及股东开展回购、增持和分红。今年前8个月,沪深两市新增披露458单回购计划,回购金额上限1430亿元;沪深两市新增披露增持计划283单,增持金额上限861亿元,金额已超2024年全年。今年以来,已分红超2万亿元,继续保持高位,中期分红家数和金额再创新高。

  如何进一步打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良好市场生态?田利辉表示,应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并坚决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持续改善资本市场生态;严格落实市值管理指引,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分红机制,并灵活运用股份回购等方式回报股东。

  江萍认为,“愿意来”,意味着需要培育更多优质上市企业,尤其是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优秀企业,吸引长线资金主动入市;“留得住”,需要提高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让长线资金持有的优质企业获得更多估值溢价,获得更高收益,让长线资金的投资者拿得住;“发展得好”,则需多维度拓展长期资金来源,例如通过养老金体制改革,壮大养老金第二、第三支柱,提升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供给。此外,继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畅通“能进能出”的退市机制,扶优限劣,支持和引导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稳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