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安部新闻传媒
走进林芝边境管理支队派边境派出所——
大峡谷深处的最美“警”色
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派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雪山、激流与原始森林相互映衬,山间云雾缭绕如入仙境。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林芝边境管理支队派边境派出所民警张玉哲介绍,如今,派镇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但在过去,这里被视作“穷山恶水”。
“刚来的时候,居民运输还依赖‘马帮’,将物资转运到墨脱需三天三夜。”张玉哲17岁便入伍来到了派镇,虽然这里是边境地区,但在他眼中却是“像家一样有感情的地方”。
随着派墨公路南线的建成通车,派镇从单纯的“转运站”跃升为重要交通枢纽,文化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行业场所数量翻了近七倍。
“以前警务室门口有个摩托车修理店,每天都有几十辆车等待维修。现在,居民都开上了汽车,修理店就关门了。”谈到近些年的发展变化,张玉哲不时发出感慨。
“发展得越好,我们民警越是不能松懈。”张玉哲介绍,派镇周边地形陡峭、植被茂密且气候多变,山上许多区域没有手机信号,即便是得到批准、拥有野外徒步经验的游客,也很容易迷路。为此,民警专门设置了20余处警示牌,但意外总会不期而至。
今年4月,两名科研人员在加拉村附近山上考察时失联,派出所当即成立救援队,通过查看视频回溯追踪,联合村民昼夜搜寻,最终在山洞里找到了已体力透支、出现脱水症状的两人。
“结束救援已是第二天中午,战友们都是好样的!”谈起这次救援,派边境派出所所长谢尚君自豪地说,为更高效地开展山上救援,民警们通过总结经验、邀请向导和实地踏查等方式掌握了更多未知的徒步路线。
伴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重点工程的推进,来往派镇的车辆与日俱增。在“佛掌沙丘”路段,山路蜿蜒、道路逼仄,不过百米便需拐一次弯,大型货车错车至少耗费十几分钟,进出派镇的通行条件十分有限。
而派镇各村落散布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单行道、坑洼地、坡度变陡、道路狭窄等路况错综复杂。
采访期间,记者跟随民警前往索松村,车辆行至一处拥堵路段时,民警们立即下车,熟练地疏导交通,待道路恢复正常通行后才继续出发。“平时处理的交通类警情占比能达到60%。”张玉哲说。
为有效维护辖区治安秩序,派出所建立了“定点巡防+动态巡查”模式,增加施工区、生活区及周边巡逻频次,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行业场所,严格预防各类案件事故的发生。
不仅如此,派出所还创新推出“1+2+N”巡逻模式,以民警辅警为核心,联动景区保安、“红袖标”治安积极分子、护边员等“N”种群防群治力量,扎实开展常态化巡逻。
“最好的方法是用心去沟通,真正解决群众诉求。”派边境派出所教导员贺升学提到,今年3月,来自重庆的付某因家庭矛盾与工作压力困扰,萌生了轻生念头。“我们同他耐心交谈了近4个小时,他才渐渐地解开了心结,认识到生活的意义,最终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接受采访时,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黄顺勇对民警们的工作连连点赞,“以前办理居住证、边境通行证等,公司需要派人前往米林市或林芝市。现在派出所就能办理,我们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
记者了解到,对家人的亏欠是派出所民警最不愿提及的“心病”。同家人视频,远程辅导孩子作业,成了他们每日短暂的欢愉时光。
黄昏时刻,许多来往游客都盼望一睹“日照金山”风光,而派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早已将精力专注于脚下,不停地穿梭在车流、人流之中。(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万星月 通讯员 马进强 张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