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抗衰老产业联盟)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公历 11 月 22 日至 23 日。此时寒潮活跃,降水渐增,气温持续走低。虽未必见雪,但冬意已浓,万物开始收藏。
《黄帝内经》有言 “冬三月,此谓闭藏”,小雪养生的关键正是顺应 “闭藏” 之性,固本养阳、健脾御寒,做好以下 4 件事,为寒冬健康筑牢根基。
起居有常:养阳避寒,顺时作息
小雪时节阳气内收、阴气渐盛,起居调摄的核心是 “护阳不扰阳”。
01
早睡晚起,藏养精气
遵循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自然节律,建议每晚 11 点前入睡,早晨待日光初升后再起床,保证 7-8 小时睡眠。早睡能减少阳气耗损,助力阴精蓄积;晚起可避开清晨寒气最盛之时,避免寒邪侵袭。正如中医所言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充足睡眠是阴阳平衡的基础。
02
精准保暖,重点防护
“寒从脚起,头为诸阳之会”,保暖需聚焦关键部位。脚部供血不足、阳气较弱,应穿保暖透气的鞋袜,避免赤脚踩凉地;头部是阳经汇聚之处,外出时戴帽子、围围巾,防止阳气外泄;颈肩、背部易受风寒侵袭,穿衣需注重保暖,避免露颈、露背装。
03
调衡室内,防燥防寒
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保持室温 18-22℃为宜。冬季气候干燥,加上暖气、空调的使用,易导致皮肤干燥、咽喉不适,建议使用加湿器将空气湿度维持在 50%-60%,或摆放绿植、晾晒湿毛巾,既能润燥,又能减少感冒和关节疼痛的发生。
小雪雪满天
来年必丰年
饮食有节:温补健脾,滋阴润燥
小雪饮食需兼顾 “温补” 与 “润燥”,既要抵御寒冷,又要化解干燥,同时避免 “内火” 滋生。
1.温补为主,避寒就温
优先选择羊肉、牛肉等温补食材,它们能温中补虚、益气散寒,契合冬季 “养阳” 需求;搭配山药、红枣、生姜、桂圆等健脾养血之品,助力脾胃运化。减少生冷寒凉食物摄入,如冰饮、生食海鲜,避免损伤脾胃阳气。
2. 经典药膳,对症调养
羊肉萝卜汤:羊肉温中暖肾,白萝卜消食化积、利尿排毒,二者同煮,暖身不腻,适合畏寒体质。
山药红枣粥:山药健脾养胃、补益肺肾,红枣补气养血,熬煮成粥易于消化,适合脾胃虚弱者。
黄精枸杞茶:黄精益肾补精、强壮筋骨,枸杞滋补肝肾,沸水冲泡代茶饮,温和滋补不燥热,素有 “仙人粮食” 搭配之称。
桂圆姜茶:桂圆补心安神,生姜驱寒暖身,适合手脚冰凉、睡眠不佳的人群。
3. 滋阴润燥,防燥降火
冬季虽需温补,但过量食用辛辣温热食物易生 “内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可适当食用梨、银耳、百合等滋阴润燥食材,多饮温水,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温润胃肠、生津止渴。
运动有度:畅通气血,不扰阳气
小雪时节运动需遵循 “适度舒缓” 原则,以 “微微出汗” 为度,避免扰动阳气、耗损阴精。
01
优选舒缓运动
避开高强度剧烈运动,选择慢跑、快走、瑜伽、太极、八段锦等舒缓项目,既能促进气血循环,又能增强体质、抵御寒邪。
02
把控运动时机
运动时间优选上午 10 点后或傍晚,此时阳光充足、气温较高,避开寒冷的清晨和夜晚。运动前喝一杯温水预热身体,运动时穿着透气保暖的衣物,避免着凉。
03
运动后护养
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干爽衣物,切勿吹风或立即洗澡;补充温水或淡盐水,恢复体力,避免因出汗过多导致阳气外泄。
保健有方:穴位按摩,增强免疫
中医穴位按摩能温经散寒、调理脏腑,小雪时节坚持按摩,可有效提升免疫力,契合 “冬藏” 养生理念。
涌泉穴:养肾固本
位于足底前 1/3 凹陷处,用拇指指腹按压 3-5 分钟,力度以酸胀感为宜。常按此穴能补肾气、强体质,改善手脚冰凉、失眠等问题。
足三里:健脾和胃
位于外膝眼下方三寸(约四指宽)处,按压时酸胀感可放射至小腿。按摩此穴能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增强身体抵抗力,缓解疲劳。
关元穴:温阳益气
位于肚脐下三寸处,用手掌顺时针揉按 3-5 分钟,或配合艾灸、热敷。此穴为元气汇聚之处,按摩能温阳散寒、补气固本,提升御寒能力。
揉耳保健:益肾固精
每日搓耳垂、揉耳廓、摩耳背各 20 次,重复 2-3 组。中医认为 “肾开窍于耳”,揉耳能刺激肾脏经络,达到补肾壮骨、强健四肢的效果。
小雪是冬季养生的重要节点,天地闭藏之时,人体更需养精蓄锐。遵循 “起居顺时、饮食有节、运动有度、保健有方” 的原则,顺应自然规律,才能护好阳气、固好根本,安然度过寒冷的初冬。
文章来源:融合医学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抗衰老专委会立足民族卫生健康领域,扎根抗衰老暨食品医药大健康等行业产业,接受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的领导,重点就抗衰老暨食品医药大健康行业开展信息交流、业务培训、科普宣传、书刊编辑、专业展览、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按照协会的部署,专委会将抓好抗衰老暨食品医药大健康行业自律与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好服务。
Disclaimer: The Internet is a resource-sharing platform, we advocat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intended to popularize science, such as involving the content of the work, pictur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us to delete. This article is for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only, please do not use it for commercial purpo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