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薪火相传 强基固本 弘扬国专精神,赓续中华文脉

来源:无锡日报

原标题:纪念无锡国专创校105周年暨唐文治先生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锡举行

  弘扬国专精神,赓续中华文脉

  11月21日至23日,纪念无锡国专创校105周年暨唐文治先生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无锡举行,来自全国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约150人参加活动。

  本次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院)、无锡学院基础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无锡市国专历史研究会主办,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无锡国专书院承办。会议以“薪火相传 强基固本:唐文治及无锡国专与中华文化传承”为主题,设无锡国专研究、唐文治研究、央视纪录片《风雨国学魂——寻找无锡国专》研讨三个分论坛,展开学术研讨与交流。

  唐文治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工科教育先驱、国学大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简称无锡国专)由唐文治于1920年创办,汇聚了钱基博、冯振、陈衍、朱东润、饶宗颐等学术泰斗,在三十载办学岁月中,始终坚守“守国学根脉、育文化英才”的使命,缔造了“小学校育大师”的奇迹,培养出王蘧常、唐兰、吴其昌、蒋天枢、钱仲联、冯其庸等文化精英。“曾祖父唐文治以实业、教育、文化三条路践行救国理想,创立的‘唐调’如今成为非遗,他‘先立人后立业’的理念至今仍有启示意义。”唐文治先生的曾孙唐德明在采访中表示。

  “回望无锡国专三十载办学历程与唐文治先生的教育实践,既是对先贤‘正人心、救民命’初心的致敬,更是对传统文化‘守正创新’路径的时代探索。”论坛现场,专家学者从多学科视角解构唐文治思想与无锡国专的历史价值。在专家们看来,唐文治先生和由他主持的无锡国专,筚路蓝缕、潜心办学,开创了传统书院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的国学教育范式,为赓续中华文脉发挥了独特作用。以唐文治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学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民族文化与学术传承的精神风范值得学习和铭记。“通过学术研讨会,将把无锡国专、唐文治先生的研究,扩展到更多的学术圈子和更广泛的人群中,这对于无锡国专文脉及精神的传承发展有积极意义。”无锡国专研究专家刘桂秋告诉记者。

  近年来,无锡围绕“让国专精神活起来”推进三项关键举措,形成“馆(无锡国专纪念馆)、研(无锡市国专历史研究会)、院(无锡国专书院)”三位一体的传承格局。无锡国专纪念馆于2022年11月4日在无锡县学旧址正式开馆,通过图文展板、实物陈列、多媒体技术等展陈手段,系统展示了无锡国专的办学历史;无锡市国专历史研究会2023年1月6日成立,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和普及推广,深入挖掘国专的教育理念、学术贡献与文化价值。“研究会成立2年来,推动纪录片《风雨国学魂》播出、开展‘文治之路’研学,此次研讨会更是汇聚专家挖掘新课题,助力国专精神弘扬。”无锡市国专历史研究会会长严克勤告诉记者。

  在梁溪老城厢德兴巷设立的国专书院,开设国学讲座、经典诵读与传统艺文体验等活动,推出“唐调学习课程”“国专典籍文创”“文治之路研学”等创新游学产品,推动传统文化融入市民日常。

  面向未来,无锡将把深化研究阐释作为核心抓手,持续推进无锡国专校史、唐文治学术思想的系统性研究,计划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专项研究团队,梳理编撰系列研究著作,让百年文脉在新时代释放新动能;同时将打造“无锡国专”特色文化IP,除了延续国学讲座、经典诵读等活动,还将开发国专主题数字展厅、唐调吟诵AI教学系统,用年轻化、科技化手段讲好文化故事。此外,无锡还将以国专历史研究会、国专书院为纽带,搭建海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定期举办国际学术论坛,推动无锡国专文化走出国门,成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名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注入文化力量。(韩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薪火相传 强基固本 弘扬国专精神,赓续中华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