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蔡韬
五大连池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灯,常常亮至深夜。推开大队长杨光办公室那扇虚掩的门,不是传来他与战友们热烈讨论案情的声响,就是鼠标划过监控画面时轻微的点击声——那是他与时间赛跑、与罪恶较量的节奏。从警十三载,杨光从一名青涩的派出所民警,一步步成长为刑侦一线的“领头雁”。截至目前,他牵头侦破刑事案件8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9名、抓获网上在逃人员25人,为36名电诈受害者挽回经济损失250余万元。
刚入警时,杨光被分配到勤俭派出所,他拜师学艺,跟着老民警出现场、做笔录,一点一滴积累实战经验。“咱们辖区情况复杂,商业区、单位、医院、学校、车站一应俱全。这里是你最好的‘练兵场’,每一起警情都是一道实战的‘考题’,需要你用心用情用法去认真作答。”师父的话,他铭记在心。
2012年秋天,派出所连续接到多起自行车失窃报警。杨光跟着师父一遍遍跑现场、访群众、查废品站、问修车铺,案件一度陷入僵局。群众上门失落的眼神,都像针一样扎在这位年轻民警的心上。他暗下决心:案子不破,决不放弃。他一头扎进海量的视频数据里,一帧一帧分析,一秒一秒排查,终于发现关键线索,最终锁定并抓获犯罪嫌疑人。
破小案、调纠纷、护稳定……杨光迅速成长为所里的业务骨干,之后又被委以重任,担任刑侦大队大队长。近年来,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技术化、链条化、跨境化特点愈发明显,刑侦工作迎来全新挑战。杨光带领大队民警从头学起、钻研新技战法,成为反诈战线上的一把“尖刀”。2025年7月,一名女子哭着报警:她误入虚假投资群,下载诈骗APP购买虚拟货币,半年内向12个不同账户转账,100余万元血本无归。杨光立即组织专案组双线侦查:一边紧急冻结账户,止付挽损;一边解析涉诈APP,溯源背后团伙。该案服务器位于境外,破案难度巨大,杨光依据刑法规定沉着应对,终于在海量数据中找到关键证据,随后奔赴7省15市展开收网。
警察这份职业,注定与奉献相伴。当杨光在案卷与追踪中忙碌时,他的妻子——同样身穿警服的战友,也常在外奔波。双警家庭,聚少离多成常态,“今晚不回来”变成了电话里最熟练的对白。
“注意安全”,是父母每次电话里不变的叮咛;“爸爸你抓坏人了吗”,是孩子稚气却自豪的问话。他知道,自己守护的不仅是社会安宁,更是千家万户的灯火,包括自己最爱的那一盏。
如今,五大连池的街头巷尾,杨光的身影忙碌如常。天边的晨曦陪他出勤,深夜的星光伴他归队。新案卷叠旧案卷,脚步从未停歇。他的故事,写在追逃路上的风里,藏在侦破案件的卷中,更刻在百姓安心的笑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