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建筑业那点事儿)
就在几个月前,2025年7月19日,当中国雅江集团在北京正式揭牌时,很多人还在讨论这第99家央企的成立意味着什么。
仅仅过去两个月,答案已经摆在了桌面上。
据最新市场信息显示,中国雅江集团在短短60天左右的时间里,以惊人的效率注册成立了10家左右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含分公司、建设管理公司、新能源公司等)。
这种密集的排兵布阵,在央企的新设初期是非常罕见的。
这不仅仅是注册几家公司那么简单,这是一张精心绘制的“万亿级”作战地图。
仔细分析这10家公司的落子地点,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清晰的战略逻辑——“西藏一线+成都基地+北京中枢”。
西藏林芝与拉萨(前线指挥部):这里是未来十年的主战场。雅江集团一口气在林芝设立了建设管理一公司、建设管理二公司以及机电工程管理公司,在拉萨设立了新能源公司。
懂工程的老铁都知道,“建管公司”直接下沉到项目一线,意味着项目即将进入实质性的“大干快上”阶段。一公司、二公司分兵把守,说明雅下水电开发的战线极长、标段极大,必须分片区精细化管理。
四川成都(大后方基地):雅江集团在成都注册了3家公司。为什么是成都? 雅下水电工程虽然在西藏,但无论是物资集散、高端人才生活保障,还是与各大设计院(如成勘院)、工程局(水电五局、七局等)的沟通,成都都是最佳的“中转站”和“大后方”。
把基地建在成都,既解决了入藏人员的后顾之忧,又打通了供应链的任督二脉。
北京(大脑中枢):北京分公司的设立,显然是为了对接国家部委、协调顶层设计和资本运作。
两个月,10家公司,这种背后,是1.2万亿超级工程的迫切需求。
大家可能对1.2万亿没有概念。打个比方,这相当于5个三峡工程的投资体量,或者4条川藏铁路。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号称中国水电的“珠峰”,其总装机容量高达6000万千瓦。
这不仅是一个水电站,更是一个庞大的“水风光蓄”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
国家给的时间表非常紧,任务非常重。要在地质条件如此复杂、生态环境如此敏感的地区,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靠传统的“慢慢来”肯定不行。雅江集团作为业主单位,必须在开工初期就搭建好极其强悍的管理骨架。
现在的这10家公司,就是为了把这1.2万亿的投资,精准、高效地转化为混凝土、隧洞和发电机组。
对于工程人来说,雅江集团的这一轮密集布局,是一个巨大的风向标。
首先,机会不仅在水电。 雅江集团专门成立了“新能源有限公司”,这说明雅下开发绝不仅仅是修大坝,周边的光伏、风电配套将同步启动。对于从事新能源建设的兄弟单位来说,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其次,管理模式在升级。 从设立专门的“机电工程管理公司”可以看出,雅江集团对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极高。
未来的雅下工程,大概率会推行更加集约化、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对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是井喷式的。
中国雅江集团的这波“快操作”,实际上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一次“亮剑”。
当一家央企在两个月内把触角延伸到从北京到林芝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这就说明:冲锋号已经吹响,大部队已经进场。
对于我们基建行业而言,这一轮“雅江红利”,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