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预见能源)
一名在煤炭行业深耕三十余年的技术型高管,完成了从企业管理者到国家监管者的关键转身。他的任命,预示着中国矿山安全监管正从传统的行政命令走向技术驱动的专业化治理。
国务院一纸任命,王海腾成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副局长。这位在中国大唐集团仅任职四个月的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如今肩负起全国矿山安全监管的重任。
据预见能源了解,与王海腾任命同时公布的,是周德昶被免去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副局长职务。此次人事变动,标志着矿山安全监管领域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王海腾的职业生涯始于煤炭行业。公开简历显示,这位1971年12月出生的工学硕士,历经神华集团、大唐集团等煤炭龙头企业,足迹遍布政策研究、生产经营、投资管理全产业链。从神华集团政策研究室综合研究处处长,到大唐集团煤业公司副总经理,再到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这位从煤矿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派官员,此刻站在了矿山安全监管的前台。
一线技术派转型监管者
王海腾的职业轨迹与多数政府官员迥异。他从企业管理者转变为政府监管者,这种身份转换在国家部委人事安排中正逐渐增多。
王海腾的职业生涯与中国煤炭产业演进同步。1993年左右他步入煤炭行业时,正值中国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在大唐集团旗下多家煤业公司的管理岗位,赋予他丰富的实战经验。
2024年7月,王海腾晋升为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进入集团领导层。不到四个月,他再度转型,从企业管理者转变为政府监管者。这种频繁的岗位变动,反映了国家对专业型干部的重视和使用。
拥有行业背景的官员出任监管岗位,优势显而易见。他们了解行业实际情况,清楚企业的痛点与难点,能够制定出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从“人防”到“技防”的跨越
王海腾面临的矿山安全监管任务并不轻松。就在他任命公布前两天,江西宜春市应急管理局集中曝光了10起矿山安全生产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当前矿山安全存在的普遍问题。
在宜春市公布的案例中,丰城某煤矿西二东回风上山联巷已停掘,却未设置栅栏及警示牌;上高某地下矿山-10m中段基建区域未同步建立监测监控设施,被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更令人担忧的是,袁州区某非煤矿山企业甚至将工棚设在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威胁范围内。
监管力量与监管对象之间的不平衡同样存在。全国现有各类矿山近万座,而监察人员数量有限,如何实现有效监管成为难题。
技术进步为安全监管带来了新工具。但技术的推广面临现实困境。
专业型官员的监管新征程
王海腾的任命体现了选人用人上的新思路。内行监管内行,专家治理专业领域,这一理念正在多个行业落地生根。
从企业到政府的角色转换,王海腾需要迅速完成立场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企业追求效率与利润,监管侧重公平与安全,二者虽有交集,但重心不同。
王海腾在大唐集团的工作经历,使他深谙煤炭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难点。这种背景既可能成为他精准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也可能带来如何处理老东家及相关企业的考验。
基于对技术的深入了解和对行业规律的把握,专业型官员更倾向于依靠数据和事实做决策。在江西宜春的执法实践中,执法人员甚至关注到矿山运输道路实测坡度大于设计坡度10%以上这样的细节问题。这种专业性在矿山安全监管中尤为重要。
矿山安全关乎无数矿工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能源保障大局。王海腾从企业到政府的转型,恰逢中国矿山安全治理体系深化调整的关键时期。
监管者与企业的目标本不应对立。在王海腾熟悉的企业界,安全投入常被视为成本;而在他现在服务的监管领域,安全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在宜春市公布的案例中,一位煤矿防突副矿长在公开裁定后诚恳表示:“我们认识不到位,违法违规事实属实,证据充分确凿,违反的法律法规条款认定准确,执法程序符合规定,我矿愿意接受处罚”。这种态度的转变,或许正是专业化监管追求的效果。
如何让企业将安全视为投资而非负担,将是这位新任副局长需要面对的长期课题。从王海腾的履历看,他既理解企业的实际困境,也熟知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这种双重背景,让他成为连接监管与产业的合适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