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假新娘骗五婚,假状元当博导……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假的,真不了。

男子冉某为与41岁女子赵某成婚,先后投入订婚钱、彩礼及婚礼开支等30多万元。殊不知,这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赵某是一名“职业新娘”,婚礼上出现的新娘母亲、舅舅、嫂子等亲友,全是假冒身份的“演员”……

这不是影视剧情,而是真真切切的婚骗现场。近日,河南省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了该案的二审判决书,“新娘”赵某曾因诈骗罪5次获刑,出狱后组织团伙进行婚骗,先后致使5人被骗,其中赵某参与诈骗数额达177万余元。最终,主犯赵某犯诈骗罪,被判处13年11个月有期徒刑。

好一个“做戏要做全套”,骗婚团伙的“专业化”程度令人咋舌。一场场精心编排的“婚姻大戏”,暴露了骗子的猖獗,也折射出婚恋市场中借婚姻牟利的深层次问题。一来,当彩礼畸高,婚姻便成了某些人眼中的“生意”与“捷径”。骗婚团伙常瞄准渴望婚姻的大龄青年或农村单身男性,利用其情感需求迫切的心理,通过快速推进“闪婚”骗取钱财。二来,随着婚介市场服务需求的旺盛,一些不法分子以婚介之名实施诈骗,一些婚恋网站甚至成为犯罪引流媒介,成为了骗婚者的帮凶。

婚姻是夫妻双方最真诚的情感连结,不该被异化为牟利的工具。婚骗之所以让人深恶痛绝,就是在于它精准利用了人们对婚姻的美好期许与信任。遏制婚骗犯罪,既需要司法层面“零容忍”、严打击,助推移风易俗,遏制“婚骗”们“借婚谋财”的逐利冲动,也需要公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对“闪婚”“高额彩礼”等擦亮双眼、保持警惕。

总有一些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近日,曾任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的郭某涉嫌学历造假、学术造假、侵占国家科研经费等问题的消息,引发关注。该校表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案件正在侦办过程中”。

头顶“高考状元”“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等多重光环,手握170余篇SCI论文的博导,竟是学历、成果、奖项全造假的“三无骗子”,简直不可思议。更让人费解和值得追问的是,很多看似“开挂”的履历和荣誉,如今看来根本经不起轻轻一戳。但这样一位“南郭先生”,是如何一路绿灯混进高校,大摇大摆侵占科研经费,却一直未被证伪?

近年来,学术界不乏滥竽充数者,学术造假乱象层出不穷。这背后,是少数高校难以摆脱的“头衔崇拜”——盲目追求“高端人才”的纸面数据,甚至将其视为办学实力提升的速成捷径,使得审核沦为了“走过场”。当然,郭某的行为绝非一句“学术不端”所能轻轻带过,一旦涉及违法犯罪行为,是必须要接受法律的审视和制裁的。

郭某的“皇帝新衣”已被撕下,但留给学术界和全社会的反思不应停止。高校是传承文明、探求真理的圣地,容不得半点虚假。唯有扎紧制度的篱笆,让学术回归求真务实的本质,才能杜绝下一个“南郭先生”的出现,守住国家科研经费的安全线,还学术圈一片净土。

假新娘能骗五婚,假状元能当博导,虽说假的永远真不了,但被骗的代价也确实不小。因此,必须提升全民防骗意识,加大打击力度,共同守护社会诚信,让造假者无处遁形。

一句话:

凡事擦亮眼,骗局终揭穿;

篱牢犬不入,诚信是底线!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 刘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假新娘骗五婚,假状元当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