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锡日报)
首批22家品牌入驻,看车、选车、购车、办证、售后“一站式”汽车消费服务让车主直呼:“方便。”
近日,市区最大最全的一站式新能源汽车广场——无锡地铁1号线太湖广场东方宝德新能源汽车广场一期,正式投用。
这片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的区域
曾是地铁“沉睡”多年的闲置空间
两年多前
运营方敏锐觉察到市场热度后
启动与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双向奔赴”
让这片沉寂空间焕发新生
太湖广场“车谷”火出圈并非偶然
正是无锡地铁商业空间开发
“一街一策”
广抛“橄榄枝”招揽多方资源
聚力盘活轨交线网
“地下空间”的一个缩影
01
沉寂空间迎来“华丽转身”
11月22日,记者从地铁太清区间2号口走进太湖广场“车谷”,周末前来看车、试驾、办证的车主络绎不绝。
“地铁空间合理利用,打造这种方便市民的主题空间挺好的。”正在极氪店内看车的市民邹先生说。
“品牌多,来一次就能看一圈、约试驾,不用到处跑。”
“有购买新能源车的打算,听说这里新开业,乘地铁就能直达,所以带家人一起来看看。”几位受访市民表示。
漫步1号线太湖广场站地下空间,蔚来、阿维塔、岚图、方程豹、小鹏、小米、沃尔沃、比亚迪、极狐、名爵、领克……国内新能源车头部品牌几乎全部被“揽入怀抱”。
不止于此,二手车交易、机动车证照办理、体验互动等多元场景应有尽有。“考虑到让市民购车时能顺带享受汽车周边服务,我们引进了车生活精品区,线上线下同步发售,提升实体店的体验感,消费还能与线上保持同步。”无锡地铁资源开发公司相关人士说。
“闲置很多年了,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当下最火的新能源车‘超市’,看来运营方‘动足脑筋’了。”一位业内人士说。
02
锁定目标“牵手”破局
近年来,受线上消费冲击与市场环境影响,传统实体商业招商承压,地下商业空间更是面临业态单一、客流下滑的境遇,传统轨交地下空间聚焦餐饮商业零售为主的发展路径遭遇发展瓶颈。
以无锡地铁为例,非客流高峰时段,一些商业街区客流稀少,不少实体店经营较难,亟须寻找转型突破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成为破局关键。数据显示,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同比激增42%。
“这为商业业态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实体商业空间受到线上销售挤压的“不景气”,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走俏后亟须扩张运营空间,困境与机遇双重交织,为地铁“蓄谋已久”的创新商业开发带来了一次“华丽转身”。
锁定目标后,开始“牵手”破局。
无锡地铁资源公司于2023年9月启动专项调研,确立“市中心首个汽车全链条服务商业体”的战略定位,以新能源汽车展销、二手车交易、机动车证照办理为核心功能,融合主题策展、体验互动等多元场景,构建“一站式”汽车消费生态。
经过多轮筛选洽谈与6次招商,最终通过产交所平台第7次公开招商,成功引入具备全链条服务能力的无锡市宝德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为项目落地筑牢合作根基。
据悉,太湖广场“车谷”将有效辐射无锡本地及周边城市消费群体,成为区域汽车消费核心枢纽。
03
“立体之城”未来可期
“此次太湖广场项目的转型落地,打破了传统地铁商业以零售餐饮为主的业态局限,实现向‘新能源汽车全链条服务’新业态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国地铁存量空间的创新盘活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无锡打法’。”无锡地铁资源开发公司商业管理部副部长刘铭晔说。
实际上,打造“城市第二空间”“地下广场”“地铁城”的步伐,无锡地铁一直走得铿锵有力。
“地下空间的盘活,绝不仅有餐饮零售‘一方土壤’,迎合需求、做细服务、营造场景,地下空间发展大有可为。”刘铭晔表示,结合太湖广场北广场地下空间的成功经验,按照“一街一策”的差异化运营体系,下一步,无锡地铁还将对4号线惠山古镇站、3号线太湖花园站、2号线河埒口站实施“综合立体商业开发”。
根据初步计划,惠山古镇站地下空间将结合地面惠山古镇“映月里”风情风貌,综合引入一些江南老字号类文化商业、产业,展现更加精致和文化赋能的一面,打造与地面历史文化风貌深度共鸣、沉浸式的地下人文客厅;
太湖花园站地下空间重塑将充分考虑周边居民需求,打造生活配套、通勤消费、全龄友好类新商业场景;
河埒口站地下空间二次开发将依托附近万达商圈和来福士广场的建设招商,贯通地上地下立体商业场景。
“未来,地铁商业空间开发不再是‘关’在地下的封闭体,而是与地面商业融合贯通的立体之城。”
无锡地铁相关人士说,告别店铺罗列,地下空间将加大与片区文旅、产业、生活配套的融合力度,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构建“便民服务+产业孵化+客流培育”相互促进的地铁特色产城融合生态,成功的轨交立体商业开发将反哺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