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11月21日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分别选举产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
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
每两年进行一次的院士增选
是一面镜子
映照出中国学术界的真实生态
是对时代人才需求的最直观回应
它更是风向标
昭示着中国科技战略的未来航向
近年来
持续完善的纪律框架
为院士增选工作
划定清晰的红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
“两院”为进一步严肃评审纪律
今年增加多条举措
包括增加“静默期”
缩短院外专家从接到通知
到报到的时间
严禁申请人及单位拉票
打招呼等行为
明显严格了纪律
取得了成效
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认为
这些规定是从程序上加强约束
也是对学术精神与科学道德的
推崇和尊重
近年来的院士遴选
更加注重了
从临床、科研一线
选取德才兼备、学术造诣深厚
并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
体现了两院院士遴选
更加突出“以贡献论英雄”的导向
中国科学院今年明确提出
坚决破除“四唯”
打破论资排辈
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在这一评价导向指引下
一批优秀的年轻科研人员脱颖而出
从近年院士候选人来看
“70后”“80后”科学家
已从“崭露头角”变为“中流砥柱”
今年增选最鲜明的特征
是国家战略需求的全方位渗透
无论是“两院”发布的增选指南
还是增选结果名单
都释放出明确信号
院士制度不仅是学术荣誉体系
更是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支撑工具
院士群体不仅是学术权威
更是战略科技力量的引领者
同时
中国工程院首次为
民营企业科技人才新增专项名额
宁德时代、比亚迪、金发科技等
民企的优秀专家当选
彰显了国家对民营科技企业
在科技创新主战场中
发挥作用的肯定
创新之道
唯在得人
院士增选,既是荣誉的授予
更是国家战略力量的布局
期待以院士增选为契机
让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
让更优的创新生态塑造发展优势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严明纪律、评审革新、价值引导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