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西三条胡同购置新居

  ▌汪兆骞 著

  朱安本来就话少,和鲁迅也没有共同语言,二人同桌吃饭的时候是静悄悄的。但是鲁瑞有时会上砖塔胡同住几天,饭桌上就有了欢声笑语。鲁瑞很喜欢孩子,这时的砖塔胡同就会十分热闹,鲁迅还会给大家讲绍兴的笑话故事。

  鲁瑞还邀请朱安、许羡苏、俞氏三姐妹去看戏。一次,她们到戏院里定了一个包厢,津津有味地看了一场《红楼梦》。

  朱安一直努力缩小与鲁迅的差距,赶上社会的潮流。鲁迅曾教俞芳和俞藻做体操,她们常常练习。有几次鲁迅不在家,朱安也跟着她们做,但她腰、腿都不灵活,踮着小脚,怎么也不协调,但她努力去做。

  1923年10月1日,过分的疲劳和苦恼,让鲁迅肺病复发。他还带病工作,此后落下病根,多次前往山本医院就诊。鲁迅吃不下饭,有一个多月只能吃粥。朱安早早起床,先将米捣碎,用慢火熬成易消化的粥糊,还托俞芬到稻香村去买鲁迅爱吃的糟鸡、熟火腿、肉松等开胃下粥的菜。她自己却省着不吃。

  冬天很冷,鲁瑞让朱安给鲁迅做了一条新棉裤,朱安将新棉裤放在鲁迅的床上,鲁迅没有穿。鲁瑞让孙伏园劝劝鲁迅,也没有奏效。朱安的心如同冬天一般寒冷。

  孙伏园回忆,鲁迅对他说:“决不能常往安逸方面着想的。岂但我不穿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棚或棕棚,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1924年5月25日,朱安又随鲁迅住进西三条二十一号。

  住在砖塔胡同短短九个多月时间,鲁迅除了到教育部上班,在四所学校兼课,还创作了《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和《肥皂》四篇小说,同时进行《中国小说史略》的编印和《嵇康集》的校勘工作,撰写了《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娜拉走后怎样》《未有天才之前》等讲稿,翻译了用作讲义的文艺理论。

  1923年12月26日,鲁迅“往女子师校文艺会讲演,半小时毕”,讲演的题目就是《娜拉走后怎样》,鲁迅指出,社会问题不解决,娜拉走出家庭,“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要使“经济制度竟改革了”,妇女才能真正获得自由解放。

  工作之余,鲁迅要读书、写信、接待来访,找新房子,办理买房手续,修整新屋。鲁迅是带病完成这些工作的,此后人更加消瘦。

  1924年10月30日,鲁迅买定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第二十一号门牌旧屋六间,花费八百元。此时的鲁迅已无积蓄,费用是向齐寿山和许寿裳筹借的。10月9日鲁迅日记记载:“九日晴。午后寄马幼渔信。季巿来部,假我泉四百,即托寿山暂储。”鲁迅后来对许广平说:“至于西三条的房子,是买来安慰母亲的,绍兴老房子卖去了,买了八道湾的房子,她一向是住惯自己的屋子,如果忽然租房子住,她要很不舒服。这时是齐寿山和许季茀两个人各借四百元给我的。”

  鲁迅借的钱,一直到离京执教于厦门大学还在还。“直至一九二六年离北京向厦门之际,始从厦门大学的薪水中陆续筹还那买屋的借款。”(许广平《欣慰的纪念·鲁迅和青年们》) (1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西三条胡同购置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