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好评中国】让科研项目评审清风劲吹

  受急功近利心态驱使,一些科研人员在项目评审中违规向评审专家请托、打招呼,相关科研不端行为多次被通报。科研项目评审“请托”歪风的背后,既与基金项目申请立项率偏低、获资助较难有关,也与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有关。对此,各地各部门要问诊把脉,开方抓药,为科研项目评审营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生态。

  在从严整治中维护创新生态。科研人员本来应该安心于自己的课题研究,专心于自己的创新成果,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一番成就,但为了项目评审却不得不“请托”,显然这不仅伤害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侵蚀了科研生态,久而久之,就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科技自立自强。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始终保持“一次失信、处处受限”的高压态势,切实提升惩治效果。科研诚信是科研人员的立身之本,也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必须严肃整治科研项目评审请托、打招呼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唯有从严整治,坚决打击,持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科研诚信建设新格局,维护风清气正的创新生态,才能让科研项目评审回归“科研初心”。

  在完善机制中激发动力活力。客观而言,科研项目评审中“请托”之风盛行,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是单一原因导致,而是与项目评审机制不健全有关。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将获取项目资助与考核指标、戴人才“帽子”等挂钩,在各种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中以获取科研资源的能力“论英雄”,过度关注申请项目数量,却对实际成果的质量和价值关注度不足。对此,各地要尽快建设适应国家战略需求、遵循科技创新规律、注重科研成果质量和价值而非科研项目获取能力的高质量科研生态。要坚决破除“唯项目论英雄”思维,在职称晋升等评审中逐步建立符合科研规律、尊重学科差异、注重创新能力、聚焦实效贡献的分类评价体系,让科研人员真正肩负“四个面向”需求,践行科研初心。唯有持续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设高质量科研生态,才能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活力。

  在多维发力中净化评审环境。在从严整治与完善评审机制的同时,各地各部门也要协同协力,从不同层面净化评审环境,汇聚各方合力,彻底根治科研项目评审中的“请托”歪风。制度是刚性。各地各部门要在制度建设上出实招,从增加评审专家数量到扩大专家选择范围,再到做好专家名单信息保密工作和严肃评审纪律等,通过建立健全制度,让打招呼难上加难,维护公平公正的评审环境。责任是动力。要进一步压实科研项目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责任主体的监管责任,凝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监督是重点。各地要持续开展学术不端行为专项检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大科研失信联合惩戒与公开曝光力度,提高违规成本,营造“不敢打招呼、不愿打招呼、不能打招呼”的科研生态,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张若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好评中国】让科研项目评审清风劲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