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娜 通讯员 和佳星)“拧开龙头就有清澈的自来水,洗衣做饭、灌溉养殖都不愁,这日子现在和城里一样舒心!”近日,随着王益区常家河村后河组供水工程最后一个阀门的安装调试,王益区最偏远的常家河村最后四个组(常家河、白家河、前河、后河)的供水管道全线贯通,村民们围着哗哗流淌的水龙头喜笑颜开。
随着这一收尾工程完工,王益区农村供水规模化工程覆盖率在全市率先达到100%,3个涉农镇办、26个行政村的近3.4万农村居民,彻底告别了“吃水难”“用水愁”的过往,迎来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全省只有三个区县(包括王益区)实现了农村规模化供水全覆盖,王益区成为全省第二个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区县。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王益区委、区政府始终将农村饮水安全视为乡村振兴的“民生基石”,锚定“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核心目标,持续发力破解农村供水难题。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专项资金,先后推进黄堡东塬、黄堡北塬等11处农村供水规模化工程,铺设供水管网超200公里,建成日供水能力千吨级的骨干供水工程,更引入省内水务龙头企业参与运营,构建起“规模化建设、企业化运营、专业化管护”的现代化供水体系,让乡村供水既有“硬保障”,更有“优服务”。
智慧赋能让供水保障更有“精度”。王益区按照“县域统管”要求,打造了集数据采集、监控分析、智能调度于一体的智慧供水平台,2000余块物联网智能水表入户安装,让村民“指尖缴费”成为常态;34个泵站完成自动化改造后,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即可实时查看蓄水池水位、远程启停水泵,借助大数据分析提前预判管网风险,实现了从“被动抢修”到“主动维护”的转变。同时,专业抢修队伍坚守“半小时响应、四小时处置”的承诺,用快速高效的服务筑牢供水“生命线”,真正实现了农村供水“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农村供水规模化100%全覆盖,是王益区上下齐心协力的民生答卷,更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注脚。下一步,王益区将持续巩固提升供水成果,在优化服务、提升水质上再下功夫,让涓涓清流不仅滋润群众生活,更浇灌出产业兴旺、乡村繁荣的新图景,为区域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