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防治慢阻肺病 提高公众认知很关键

“以前知道慢阻肺病的人少,现在更多患者知道了,还会主动问诊。”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卫一年多,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冯文帅发现,患者的健康意识和治疗行为在逐渐改善,“他们现在更愿意早治疗、愿意坚持”。

冯文帅对一次下乡筛查的经历印象深刻。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听完健康讲座后,坐在冯文帅的诊断桌前主动要求做肺功能检查:“医生,我这胸闷持续好长时间了,一直想着是冠心病,吃丹参滴丸也不见好。可今天听了你们的慢阻肺病讲座,我觉得我是不是这个病。”

检查结果确诊为慢阻肺病,证实了老人的猜测。

冯文帅介绍,在慢阻肺病管理的探索过程中,医院实行了“防、筛、诊、治、管、康”一体的模式。在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医院组织慢阻肺病专家到社区、乡村、学校进行知识宣讲;还连续15年举办了健康文化周,由医护人员自编自导,以小品、相声、情景剧、河洛大鼓书等形式开展慢阻肺病健康科普。“今年呼吸科表演的是小品《呼吸的希望》,采用的是我们地方方言。”冯文帅表示,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慢阻肺病知识更能“深入人心”。

“同时,我们院内也采取了一些新媒体手段,把防治知识通过图文、视频介绍给群众。”冯文帅补充道,“我们设立了微信公众号,目前巩义市人民医院的公众号已有超过50万关注量。今年,我们慢病管理中心还开展‘百病科普’,由我们自己的专家拍摄100集健康科普视频,这中间就包括慢阻肺病防治的健康知识科普。”

针对农村老年人这一重点人群,医院组织专家走村入户进行筛查义诊,同时开展慢阻肺病健康知识讲座,面对面给群众讲课。

总有患者觉得症状减轻后就“没事了”“不用吃药了”,冯文帅就给大家举通俗易懂的例子:慢阻肺病就像给你的肺底下烧柴火,每天吃药就等于给它浇点水灭火,让它烧不起来。一旦停药,这火着起来,你就犯病了。这样一说,老人们瞬间就理解了长期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在进行慢阻肺病宣教时,分级诊疗体系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冯文帅介绍,进村服务时,市、镇、村三级的家庭医生都会调动起来。

“对于基层群众而言,有时候可能对外来专家依从性不高,但村医既是他的医生,又是他的乡亲,所以基层群众一个非常大的特点是相信村医。”冯文帅说,“当市级专家要到村里去做健康教育,或者做慢阻肺病筛查时,我们就通过镇医通知到村医,他们再召集乡亲们,这样能够提升宣教和筛查效率。通过健康科普,村医的科普能力在提升,医学知识在不断更新,公众的认知也在逐渐改变。”

“慢阻肺病有典型的‘三高三低’,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和致残率,低公众知晓率、低肺功能检测率、低规范治疗率。”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杨汀对记者说。在实地调研时他们发现,公众知晓度的提高依旧是个重要的问题。

“有的患者喘得厉害,但问他知道慢阻肺病吗,却依旧不知道。”在杨汀看来,公众科普依旧任重道远。杨汀表示,今年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办公室推动了多方面工作。针对业务技术薄弱环节,成立了肺功能技师工作组、护理工作组、科普工作组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组,建立了慢阻肺病防治网,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宣教。

此外,杨汀表示,还将在“繁星计划”中增加科普角的建设。“我们准备在基层,特别是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立科普角,把呼吸疾病防治相关的宣传册、宣传折页、小海报、书籍放在这边,让老百姓在候诊过程中就能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病的知晓率。”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防治慢阻肺病 提高公众认知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