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初冬时节,合肥市蜀山区石台路公园,市民徜徉其中,乐享家门口的生态空间。本报通讯员 陈三虎 摄11月21日,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在芜湖召开,这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的首场全国性推进会。此次大会有何看点?
下足“绣花功夫”
实现城市蝶变
当天上午,观摩团沿着长江岸线、穿过城市街巷,走进经开区“三湖”片区、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长江三桥体育公园与北门口社区,实地感受这座城市用“绣花功夫”激活空间活力、实现蝶变升级的生动实践。
在芜湖市镜湖区北门口社区,九莲塘公园里的老人们打着太极,孩童们在游乐设施上尽情玩耍;修通后的北坛正街上,买菜归来的居民在路边熟悉的商铺前驻足闲聊;新建的卫生服务站内,几位老人正听着医护人员讲解冬季保健知识……目之所及,其乐融融。
从“有”到“优”,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作为全国“完整社区建设试点”之一,北门口社区没有大拆大建,而是以“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精提升。社区用530份问卷、20余次协商会梳理出“停车难”“设施旧”等问题,根据居民需求将便利超市、卫生服务站、养老机构等各类生活服务设施密集整合,织就了一个开放共享、功能齐全的“15分钟生活圈”,让4540户居民实现幸福生活的“原地升级”。
城市不单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内部要素充分流动、相互作用、彼此融合的有机生命体。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科学体检与精准更新只是第一步。
焕新后的芜湖中山路步行街,镜湖水波荡漾,映衬着旁边银泰inPARK潮流店铺。这一承载着芜湖城市记忆的街区,通过业态嵌入、景观植入、文化融入方式,实现“湖街一体”的场景革新。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步行街以“月映镜湖共会新街”为主题举办一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吸引客流超100万人次。
硬件改造只是基础,真正激活街区生命力还需要专业运营。步行街项目采用“运营前置”理念,由镜湖区属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出资改造,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全程参与方案策划、设计,建成后交其运营、收益分成,实现可持续的长效运营。
从“三湖”的生态蝶变到朱家桥的“变废为宝”,从桥下公园的活力迸发到社区里的民生温度,芜湖以城市更新为笔,在1700余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区新画卷。这场观摩,不仅展现了一座城市的转型智慧,也为全国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芜湖经验”。
建设与运营同步
探索更新路径
大会现场,“城市体检”“多元参与”“高水平运营”等成为与会嘉宾口中的高频词。
城市更新要抓重点,把影响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短板和弱项找出来,再尽快地补上,建立覆盖全面、动态更新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目前,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已经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并根据体检情况实施精准改造。
沈阳市将建立“1+2+N”体检体系。深化年度体检,完善安全、宜居、生态等指标体系;围绕老旧管网、危旧桥梁等专业领域,对工业遗产、红色文化等特定区域进行专项体检;建立传导体系,形成项目库和年度计划。近三年,沈阳已谋划老旧街区、厂区改造等城市更新项目918个,投资规模达到1802亿元。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城市更新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成都市将深化多元参与的城市更新模式改革。坚持市场化运作、商业化逻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激发居民、企业、产权人等多元主体参与活力。总结复盘工人村“原拆原建”经验,探索完善“谁受益、谁出资”的老旧小区居民自主更新、企业“地随房走”新路径;总结推广东郊记忆“政企协同、市场化运营”经验,探索老旧厂区盘活利用新路径……
推动城市高质量更新和高效能治理,关键要做到高水平运营,把运营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无论是城市整体规划还是片区更新、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从一开始就要算好投入产出的平衡账、长远账、综合账。
“眼下,需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建立多层次、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投资模式。”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二级巡视员陈长耀认为,地方应建立起政府、居民、市场等各方资金共担机制,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城市更新。
坚持内涵式发展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实现空间环境的改善,还要兼顾社会、经济、治理等多重目标。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近些年,安徽坚决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升维认知理念,组织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初步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工作路径。
“十五五”期间,安徽在推进城市更新上有什么打算?
“我们将构建全域统筹的更新体系,强化运营前置赋能,健全全链协同的长效机制,聚焦存量提质增效,打造特色鲜明的更新载体,创新多元资金机制,构建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健全高效协同的推进机制,切实发挥城市更新对稳增长、扩内需、促转型、防风险的重要引擎作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查文彪表示。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紧扣城市更新行动八项主要任务梳理出2025年至2028年更新片区214个、重点项目5670个,同时在现有214个更新片区基础上打造51个重点示范片区,总结合肥科大硅谷“科创+城市更新”、芜湖经开区“智造+生态”、淮北老电厂“工业绣带+文旅”等实践模式,以点带面提升全省城市更新整体质效。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已连续5年动态优化城市体检技术指导,实现16个设区市、59个县(市)体检全覆盖。
“‘十五五’期间,我省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900个、城中村和城市危旧房6万户,加大适老化、适儿化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明年计划通过城市更新改造地下管网3600公里以上。”查文彪表示。
(本报记者 范克龙 张彩莉 阮孟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