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多维发力激活县域消费一池春水

□胡立彪

  我国消费市场加速“下沉”,县域消费持续“向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高于城镇0.2个百分点,包括镇区和乡村的县乡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8.8%。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30年,我国超过66%的个人消费增长来自县域等下沉市场。

  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节点,县域经济在消费领域的表现反映了基层市场的活力。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协同推进,我国县域消费市场将释放出更大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县域成为我国消费市场最具潜力的增长极,是时代变迁与市场逻辑的必然。从体量上看,我国拥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构成了一个规模空前、层次丰富的内需市场。从动力上看,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基础性的生存消费已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费升级的浪潮正从一二线城市迅速向县域蔓延,县域消费者对品质、品牌、体验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为消费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县域消费市场规模庞大,增长势头强劲,但目前看,其市场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出来,有待进一步挖掘。相较于大城市,部分县域的商业业态仍显传统单一,“货不全、质不优”的现象依然存在。“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成本偏高、效率偏低,仍是制约电商下沉和农产品上行的堵点。部分县域市场存在假冒伪劣商品较多、售后服务缺位、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解决不畅等问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

  挖掘县域消费潜力,需要多维发力,进行系统性、整体性谋划与推进,打好“组合拳”。

  优化产品供给,破解“买什么”的困境。针对县域消费者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应着力引进知名商业品牌,发展连锁经营,提升购物中心、连锁超市等业态品质。深挖地方特色,培育“一县一品”“一镇一品”的特色消费品牌,让地方特产、老字号产品焕发新生机。

  丰富消费载体,打造“去哪买”的热土。发展县域消费需要构建系统的商业生态。应科学规划布局县城商业中心、乡镇商贸中心、村级便民商店三级体系,形成分层分类的消费网络。积极拥抱新业态,推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在县域落地生根,建设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培育本土网红和带货达人。

  创新消费场景,回答“为何买”的问题。消费不仅是交易行为,更是生活方式。应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发展夜间经济,举办民俗节庆、文化展演等活动,让消费体验更加丰富多元。在云南元谋、广南、建水等县,当地文旅部门将传统民族节日与现代消费理念结合,打造“天天是节日、处处可游玩”的消费模式,游客络绎不绝,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证明了场景创新的巨大价值。

  完善基础设施,顺畅“便捷买”的通道。应加快县域商业数字化改造,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改善交通条件,支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降低流通成本,让工业品顺畅下乡,农产品高效进城,真正做到“物畅其流”。此外,不断优化支付环境,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县域延伸。

  规范经营行为,筑牢“放心买”的底线。信任是消费的基石。应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立便捷高效的投诉处理平台。同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商业氛围。目前全国许多县乡都在推行“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机制,商户主动参与,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升,消费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挖掘县域消费潜力,是一篇关乎全局的大文章。这不仅是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举措,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路径。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县域消费必将从潜在增长点转化为现实拉动力,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多维发力激活县域消费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