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针对今年秋季雨水偏多、小麦播种期普遍推迟的实际情况,山东省新泰市迅速响应、精准施策,围绕“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等关键技术,组织农技专家下沉一线,将“技术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全流程靶向指导,推动秋冬播种工作有序开展。
“农技专家在关键时刻全程给予技术指导,让我们吃下‘定心丸’。”来到位于新泰市宫里镇的长川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其理事长王明峰满脸欣慰地说,“我承包的1000亩小麦已经全部播完,镇上统筹协调机械、良种和农资保障生产,专家们多次下地查看墒情,量身定制‘以密补晚、以肥补晚’方案,帮我们顺利克服了天气影响。接下来,我们会抓好田间管护,守好‘粮袋子’。”
当前,宫里镇冬小麦种植任务顺利推进,全镇4.04万亩冬小麦已完成种植3.8万余亩。据了解,宫里镇通过建立三级包保体系、投入机械清运秸秆、出台扩种面积麦种30%的补贴等举措,破解秋收受阻、播种推迟难题,全力推进冬小麦种植。同时,还通过复垦、退林还耕、推广无垄种植等新增种植3800亩,确保应种尽种。
宫里镇农技站站长李光强表示:“针对剩余未播种地块,我们已启动攻坚行动,由副科级干部包保,加快秸秆清运和散墒整理,紧盯墒情变化,农技专家全程跟踪指导科学播种,尽快完成播种。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抓实后续田间管理,强化苗情监测与病虫草害防控,全力保障苗齐苗壮,筑牢来年粮食丰收的坚实基础。”
走进位于谷里镇的山东青禾生态有限公司,播种机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冬小麦播种作业。面对播种期推迟的现状,企业精准施策,破解晚播难题。“晚播小麦年前出芽和分蘖数量可能会降低,所以我们每亩增加10公斤下种量,播种深度也减少了一些,这样可以提高出苗效率。另外我们使用条播机,播种均匀,能保证出苗。”山东青禾生态有限公司新泰分公司负责人李国强介绍道。
除了优化播种参数,秸秆还田与科学施肥成为抗晚播的重要支撑。据李国强介绍,他们还通过大犁深翻实现秸秆还田,既增加土壤有机质,发酵产生的热量还能为麦苗保温,延长年前生长期;同时,针对秸秆腐熟需大量氮素的特点,企业提高氮肥用量,采用控释技术一次性施足磷钾肥,为小麦全生长期备足“口粮”。
“播种只是第一步,田间管理是关键。”谷里镇农技站站长李贤奎补充道,“接下来,我们会根据苗情开展镇压、破土、加固、打生长促进剂等技术指导,保障冬小麦尽可能安全越冬,提高年后的成活率。”
截至目前,新泰市29.3万亩冬小麦已完成种植97%。全市各区域正聚焦剩余地块开展攻坚作业,农技专家持续奔走田间“把脉问诊”,相关部门统筹调配机械、良种、农资等资源,全力保障秋冬播种工作顺利完成,筑牢明年夏粮丰收的坚实基础。(许长红)
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