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中西医结合破解内分泌代谢难题——专访内分泌科主任景录先教授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肥胖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困扰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面对这些复杂的慢性病,如何找到更有效、更人性化的诊疗路径?为此,我们专访了我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景录先教授。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中西医协同是优势

景录先主任从事内分泌临床工作已逾40余年。面对记者,她首先分享了她的核心诊疗理念——“中西医协同,防治并重”。

“西医长于精准诊断,指标明确;中医强在整体调理,动态平衡。将两者有机结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为患者打造一个立体的、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景录先解释道,“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控制‘血糖’‘甲功’这些指标,更是要调节人体失衡的脏腑功能,实现‘既病防变’,甚至‘未病先防’。”

她进一步以糖尿病为例:“中医认为糖尿病的核心病机是‘气阴两虚’,日久会‘瘀血阻络’。因此,我们治疗时,在降糖基础上,特别注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这能显著改善患者乏力、口干等症状,并在根源上预防或延缓肾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脾肾同治”学术思想,为患者提供“中国方案”

深耕临床数40余年,景录先主任提出了“脾肾同治、气血调和”的学术思想,并在多个病种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针对甲状腺结节,她运用“疏肝化痰、软坚散结”法,通过中药干预,有效控制结节生长,使部分患者避免了手术之苦。

针对肥胖症,她独创的“调肝健脾”中医疗法,结合中药减重方案,从调节代谢和内环境入手,帮助患者健康减重。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开展的“糖尿病逆转”、“肥胖”等临床研究,通过“中药+生活方式干预”的综合模式,已成功让部分患者实现停药缓解,重获健康生活。

从诊室到云端,做有温度的健康科普使者

除了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景录先主任还是一位拥有30万粉丝的“科普达人”。她的短视频内容聚焦甲状腺健康等主题,风格直接明了,如《甲减的六大危害,千万要注意!》等作品,单条视频获赞超1.2万,全网播放量超千万。

谈及做科普的初心,景录先说:“许多内分泌疾病需要长期管理,而患者和公众存在大量信息盲区。作为医生,我的责任不仅在病房和门诊,更在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科学的健康知识传递出去,消除恐慌,指导生活。”

从担任“北京朝阳中医药专家下基层工程”指导老师,培训基层医师,到登上央视《生活圈》栏目,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学归于大众”的理念。

荣誉等身,不忘医者初心

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景录先主任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获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首都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突出贡献专家”等众多重量级荣誉。

然而,对她而言,最高的嘉奖始终是患者的康复与认可。在她看来,未来内分泌学科的发展,必将更加凸显中西医结合的优势,通过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为全球慢性病管理提供独特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景录先主任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学者,更是一位心怀患者、勇于创新的医者,她用四十余年的坚守与探索,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为无数患者点亮了健康的希望。

编辑:许沥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中西医结合破解内分泌代谢难题——专访内分泌科主任景录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