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婷婷
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接连发表涉台错误言论,遭到中国和国际社会批评。针对其错误言行,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国台办及驻日本大使馆连日来多次阐明严正立场,但高市早苗并无撤回发言和道歉之意。
高市早苗言论中暗含哪些政治意图?她的挑衅言论将对本国发展和亚太地区局势带来哪些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陈洋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读。
所谓“存亡危机事态”暴露军国主义野心
中青报·中青网:高市早苗近日言行中提及“战争舰艇”“军事行动”,甚至通过煽动台海紧张局势将其与所谓日本“存亡危机”挂钩。这些言论反映出她的哪些政治意图?
陈洋:高市早苗在日本政坛的核心依托正是其 “强硬右翼” 的鲜明标签。她的一系列言论,深刻折射出日本政治加速右倾、持续推进强军扩武的态势。
一方面,从日本政治环境看,高市早苗的言论与日本右翼势力谋求“军事大国”地位的动向相契合。出任首相后,她有意塑造所谓“对华强硬”的政治人设,以此提升和稳固自身支持率。因此,她公然发表错误涉台言论且拒绝撤回,这一做法既能巩固她在保守右翼阵营中的地位,也有助于打造个人“安全强硬派领袖”的公共形象,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内阁支持率。
另一方面,高市早苗旨在借所谓台海安全议题,通过将“台湾有事”与日本的“存亡”挂钩,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深化日美军事同盟。
中青报·中青网:高市早苗的言论是否意味着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将更接近美国,甚至日美会在军事层面进行更紧密的联动?
陈洋:高市早苗的言论是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立场硬化、战略清晰化的重要信号。这不仅意味着日本的立场更贴近美国,也为未来美日两国在台海地区发生“紧急事态”时进行军事层面的实质性联合作战打开了大门。
我观察到,英国《金融时报》曾于7月披露,美国五角大楼向日本和澳大利亚施压,要求其对台湾问题表态。高市早苗此番涉台谬论,我们暂且可理解为“对美国的一次迟到的公开回应”。这意味着,日美两国未来军事联动或将更为紧密。例如,日本自身强化对西南群岛的军事部署;与美方共享海空自卫队的情报、侦查监控;积极为美方提供补给、维护等后勤支援。
中青报·中青网:高市早苗此举是否意在通过渲染地区紧张,为日本持续提升防卫预算、推进集体自卫权解禁及实施新版“安保三文件”等举措谋求正当性?
陈洋:是的。在和平宪法(《日本国宪法》于1947年施行,被称为和平宪法——记者注)约束下,日本军费曾长期限制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以内(目前正逐步提升至GDP的2%)。事实上,日本民众也是站在呼吁坚持和平宪法、反对战争与军备扩张一边的。
高市早苗鼓吹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将之与行使集体自卫权相关联,既是向日本民众传递“周边安全环境极度危险”、构建“不扩军就会危及国家存亡”的逻辑,也让原本具有争议的军事举措被包装成“保障国家生存”的必要举措。这暴露出日本军国主义复燃的野心。
逞一时口舌之快,日本将自食恶果
中青报·中青网:高市早苗这次的涉台谬论是日本领导人首次在台湾问题上表达试图武装介入的野心,首次对中国发出武力威胁。这一错误言论不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和谴责,也给日本国内造成了多方不良影响。普通日本企业和民众可能为此承担怎样的后果?
陈洋: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从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若中日双边贸易受阻,日本整体经济势必受到影响。
中方面向本国公民发布了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留学的郑重提醒。虽然只是郑重提醒,但近期很多中国公民、旅行社、航空公司等取消或推迟了赴日旅游观光行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潜在影响将在更多相关行业显现。以日本旅游业为例,中国游客的数量及消费总额长期位居前列,随着中国游客减少,日本的旅游、航空、服务、餐饮等相关行业都会产生连锁反应。
高市早苗在国会“逞一时口舌之快”发表错误涉华言论,固然助其炮制了所谓 “对华强硬” 的政治人设,但最终为之买单的恐怕还是那些普通日企和日本民众。
中青报·中青网:日方一边加速推动“军事松绑”,一边迎合美国“印太战略”,这将对日本的国际地位造成哪些影响?
陈洋:日本的国际形象会逐渐趋向负面,或将沦为亚太地区的“孤立者”。
日方言行已引起多方不满。近期,韩国总统府相关人士表示,李在明政府决定将东北亚三国官方表述顺序统一为“韩中日”这一最常用的表述。韩国就独岛(日本称“竹岛”)问题召见日本驻韩国大使馆总括公使松尾裕敬,提出严正抗议。俄罗斯直指高市早苗奉行“复仇主义与修正主义政策”,朝鲜更是直接关闭双边沟通渠道。这种四面树敌的局面,让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信誉和话语权大幅下降。
此外,日本本就因历史问题在亚洲部分国家存在“信任赤字”,若日方在台湾问题上持续干涉中国内政、在领土争议中态度强硬,会被国际社会视为破坏地区和平的不稳定因素,国际社会对该国的信任度会进一步降低。这与其想要成为“正常国家”、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等目标背道而驰。
中青报·中青网:当前中日关系的紧张局面,是否会演变为结构性战略对抗?还是有望通过外交谈判与经济领域的互利共生,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态势?
陈洋:当前中日关系紧张的核心诱因是日方突破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激进举动。短期内,这会导致两国关系朝战略对抗方向发展的风险升高。
当然,中日的经济联系和现有外交机制为双边关系提供了缓冲空间。日方在制定对华政策时,需严格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本着对历史和双边关系负责的态度,停止越线玩火,收回错误言行,切实把对华承诺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