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江西首个智慧型微电网建成投运,为南矶乡撑起可靠的用电保障

入冬后的南矶山湿地,依然水网纵横、草木葱茏。11月20日,国网南昌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到南矶山微电网储能站开展巡视,白色建筑在绿意与水泽间格外醒目,一幅电网赋能生态乡村的画面鲜活铺展。

南矶山微电网储能站。图/国网南昌供电公司

“自11月6日并网成功以来,我们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整套系统的稳定运行上,希望来年丰水季能为当地1502户乡民多一份用电保障。”国网南昌供电公司技术中心四级职员肖中伟介绍,作为江西省首个智慧型微电网,它不仅为鄱阳湖中的南矶乡筑起了可靠的“能源堡垒”,更标志着江西在新能源微电网建设领域迈出了突破性一步。

南矶乡是鄱阳湖内一岛乡,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每年夏季汛期,进岛公路被水淹没,车辆无法通行,这给线路运维检修和故障抢修带来困难,特殊的地理环境让电网供电面临“孤岛运行”的挑战,供电可靠性长期偏低。而重新建设一回进岛电源线路,又受限于湿地保护区的廊道资源审批,传统提升供电可靠性的方法根本行不通。为破解这一难题,建设微电网成为了唯一且最优的选择。

南矶山微电网储能站。图/国网南昌供电公司

“光有纸面数据是不够的,只有挨家挨户摸排,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昌邑供电所所长韩君诚介绍,国网南昌供电公司在立项阶段组建专项团队,开启了密集的现场勘察工作。南矶山湿地气候多变、地形复杂,团队成员顶烈日、冒风雨,走遍岛上每一个角落,详细记录负荷分布、电网结构和自然环境数据,为方案设计打下坚实基础。公司领导多次带队深入现场调研,与技术人员、当地政府及居民座谈,既考虑南矶乡湿地生态保护的刚性要求,又兼顾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用电需求,反复打磨项目规划,最终确定“储能为核、智慧调控”的建设思路,并通过多轮可研验证,确保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2024年底项目正式开工,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推进项目的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工期紧、任务重,加之岛上施工条件有限,设备运输、安装调试都面临挑战。建设团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放弃节假日休息,扎根施工现场。针对构网型储能系统与主网协同控制这一核心难题,技术人员联合科研单位开展多次仿真测试;面对带负荷并网时的电压波动问题,经过连续的测试和优化,最终实现平滑过渡。

从方案设计到设备安装,从程序调试到并网测试,团队攻克了众多技术难关,破解了多个施工难题。经过近1年的奋战,这座集储能、控制、互动于一体的智慧型微电网终于成功投运。

如今,这里的一期核心设备包括3MWh构网型储能站1座、3台总容量为400kWh的户外分布式储能柜、2台V2G充电桩,还有3台台区微网控制器,通过先进的微网控制系统实现了南矶乡“孤岛能量自治”——在极端天气或主网故障情况下,微电网可快速切换至离网运行模式,依靠储能设备持续为全乡供电,保障居民生活与关键设施用电无虞。微电网投运后,南矶山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将提高至99.99%。

“以前遇到大风大雨,偶尔会停电,现在有了这个‘智慧能源站’,心里踏实多了!”南矶乡居民看着崭新的储能柜,难掩兴奋。除了提升供电可靠性,该微电网更彰显“智慧”底色:V2G充电桩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能量双向互动;微网控制器则像“能源大脑”,实时优化储能、负荷的协同运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更让人期待的是,该项目是南矶山“零碳微电网”整体规划的重要开端。按照规划,二期工程将引入屋顶光伏、水面光伏、分散式风电,这些清洁能源投用后,岛上的能源供应将主要依赖可再生能源,经测算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00吨。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还能为南矶山旅游业注入新动能——有了“零碳岛”这个特色名片,可吸引更多游客体验鄱阳湖生态之美,带动岛上餐饮、民宿、土特产销售等产业发展,将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增长。

微电网项目不仅为偏远地区电网升级提供了方案,更搭建起新能源、储能、智慧控制相结合的配电网示范平台。未来,国网南昌供电公司将持续优化微电网运行机制,推动零碳能源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绿色电力成为南矶山蓬勃发展的“新引擎”。

(资讯)

黄枚峰 范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江西首个智慧型微电网建成投运,为南矶乡撑起可靠的用电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