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精美绝伦!来副中心看18世纪世界爆款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象征中国历史的传统瓷器与代表西方文化的家族纹章,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交汇。

日前,“帆海融光——天津博物馆藏18-19世纪中国纹章瓷特展”,在位于副中心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

这是京津冀博物馆展厅确立后举办的第三场展览,将展出135件套中国纹章瓷器。

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郑好介绍,纹章瓷是指印有西方贵族家族纹章的瓷器。历史上大部分纹章瓷都是由广州港出口,再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抵达各国。

展览分为“瓷路海贸、世族佳器、美美与共”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瓷路海贸”简要介绍了中国纹章瓷的来样定制过程和商贸活动。

第二单元“世族佳器”重点展现了纹章的承袭组合及中国外销纹章瓷的社会功能。

第三单元“美美与共”以瓷器边饰风格的变化,展示了中西审美在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间如何互为影响、相互渗透。

虽说是中国匠人制作的瓷器,但是不少展品器身的纹样乃至整个器身的形制都非常具有西方风格。

比如生产于18世纪前中期的清雍正广彩沃尔尼家族纹章纹酱汁杯,整体呈现椭圆形,一侧为把手,另一侧是收口形壶嘴,为用餐时盛放酱汁使用,实用价值很高。

郑好介绍,该酱汁杯模仿西方18世纪早期银器造型,由嘉德勋章院长乔治·沃尔尼(George Verney)男爵定制,杯身间绘中式杂宝纹。

而有些纹章瓷的器身上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中西文化交融特征。

18世纪中期的清乾隆广彩武德家族纹章纹盖瓶,是爱尔兰地区的第四代潘默尔伯爵(Panmure)威廉·武德定制。他是汉诺威王朝时期英国皇家卫队成员,因屡立战功,晋升为将军,于1743年被授予爱尔兰贵族爵位第四代潘默尔伯爵头衔。

瓶身一侧为伯爵纹章,另一侧为传统的折枝牡丹纹,纹饰绘制细腻。此规格盖瓶为装饰用瓷,多置于壁炉等位置上。

纹章瓷是一种特别定制的外销瓷器,作为身份的象征,引领了西方崭新的生活方式和奢华的艺术情趣,蕴含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基因,在瓷器发展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地位和重要影响。

“中国制造、欧洲风尚”的纹章瓷,以其华美瑰丽的装饰效果、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成为外销瓷中的精品。

在中西方交流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纹章瓷作为重要文化窗口,默默诉说着中西方经济与文化跨越山海的深度对话。

部分图片来自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来源:北京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作者: 常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精美绝伦!来副中心看18世纪世界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