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五年来,浙江如何发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1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卫健委、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浙江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成就。
从兜底保障到智慧服务,从人才引育到城乡均衡,一系列有力举措、一组组亮眼数据,让浙江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升级。
向老百姓牵肠挂肚的事发力
共同富裕的核心是全民共享,一个都不掉队。老年人、困难群众、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的生活保障,是衡量共同富裕成色的关键标尺,更是民生保障必须守住的底线。
省民政厅厅长陈斌详实地介绍了我省兜牢民生保障网的各种举措。五年来,浙江认定各类救助对象70.9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位居全国省区首位;建立健全适度普惠的儿童福利体系,8.2万名困境儿童纳入保障;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累计发放146亿元,惠及127万人次。
目前,我省户籍老年人口超过1450万,预计到2030年老龄化率将达到32%。养老工作千头万绪,浙江选择从一个个小切口破局:用好国家“两新”资金,用于20余万户家庭适老化改造;已有382万名老年人办理惠老助老“爱心卡”,可用于体检、理发、洗澡等服务;建成1.2万个老年助餐点,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全省养老服务供给面临挑战,同时也是催生银发经济的契机。我省推行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银发街区、银发综合体等消费场景。同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科技企业,加快养老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技术应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民生温度,藏在急难愁盼的回应中。首张“全国通办”结婚证书落地浙江,新人婚姻登记无需两地奔波;全省90个县(市、区)实现6项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全覆盖,移风易俗渐入人心。
发布会举行当天,宁波市慈善总会又一次收到爱心人士“顺其自然”的捐款。在这些慈善领域先进典型的带动下,浙江逐渐形成“人人慈善、人人行善”良好氛围。目前,全省登记认定慈善组织2343家、慈善信托备案资金25.9亿元,累计捐赠金额超610亿元。这些善款,有效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支持山区海岛建设。
稳就业 强技能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十四五”期间,浙江始终把稳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服务网络的全面延伸,为劳动者搭建好就业舞台。
“我们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力就业岗位挖潜扩容,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省人力社保厅厅长吴伟斌介绍,浙江持续深化“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构建“发现—服务—就业—回访”的闭环帮扶体系,努力做到应帮尽帮、一个不落。
100万人次以上,这是浙江每年引进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青年人才的数量。我省持续深化“企业认定、政府认账”等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塑造自主培养强、聚才能级高、用才机制活、流动配置优的创新浙江人才生态。
新技术赋能,正加快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浙江建成省域统一的浙江人力资源大市场,借助人工智能,提供求职招聘一站式智能化全流程服务,让人才找到“用武之地”,也让企业招才引智更便捷高效。
如果说就业是民生的“基本盘”,那么技能就是增收的“金钥匙”。浙江在全国先行先试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让劳动者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92.4万人次。
学习技能,变得越来越方便。浙江打造覆盖城乡的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技能夜校”“技能大篷车”等培训模式和“技能点单”等服务方式,让劳动者“想学就可就近学,学好就能好就业”。
技能人才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全省已有1万多家规上企业建立了体现技能价值的薪酬分配体系。除了物质上的丰厚回报,“技高者多得”还体现在与之匹配的社会尊崇。全省16.1万名高技能人才纳入各地人才分类目录,按规定落实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优惠政策。
守牢群众健康防线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省卫健委主任王仁元分享的一组数据,让浙江人倍感安心:“十四五”以来,率先推进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省户籍人口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2.55岁,列省区第一;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重大慢病均为全国最低,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群众希望在家门口看病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通过“医学高峰”建设、“千医出海”深造行动等专项行动,浙江从流出病人最多的省之一,变成流入病人最多的省之一,加快实现“大病不出省”。与此同时,所有县(市)胸痛、卒中、创伤建设标准化率达100%,全省县域就诊率达91.3%,基本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一辆辆开动的巡回诊疗车,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家门口的巡回医院”。浙江以流动补短板,在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推广了智慧流动医院等巡回诊疗服务模式。目前,全省已累计投入巡回诊疗车508辆,设置了规范化的巡回诊疗点1510个。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出动巡诊车4.8万车次,出诊医生2.8万人次,服务群众26.6万人次。
“十四五”期间,为1160万人免费筛查结直肠癌,居民免费健康体检5000万人次;累计建成婴幼儿托位31.7万个、每千人托位数4.76个,公共场所配置AED3.4万台、平均每10万人达到51台,均居全国前列……一项项省政府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为群众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一份长护险,能够帮助失能老人享受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照护。省医保局副局长曹启峰介绍,我省去年出台全省长护险制度实施方案,实现全省域推进、职工居民待遇一致、异地照护及评估、“多评合一”等四个“全国率先”。截至10月底,全省长护险参保人数达5279万人,定点长护机构达1610家,护理从业人员达4.3万人。
推动浙有善育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要让老百姓“生得起、养得好、育得优”。借助数字化优势,今年7月1日起,浙江优化生育津贴发放方式,让原本发放到单位的津贴改为直达个人。接下来,浙江省将持续完善生育服务体系,推出更多贴心、暖心的生育服务举措,让暖心政策成为更多家庭的“幸福底气”。(记者 蒋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