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11月21日,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刚刚如期公布。其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新当选院士达4人,超过今年沪上新院士人数的一半。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万斌、房静远;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文军、孙宝德。
这两天,网上晒出上海交大“院士墙”图片,整面大墙留下的空位似乎不够,不足以添加更多新院士照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此次增选前,上海交大两院院士达54人,而最近5年,交大就已新增11名两院院士,这一数量在沪上高校中首屈一指。
2023年时,交大4人当选,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荻、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讲席教授丁洪;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谭家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夏强。
2021年时,交大3人当选,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凝聚态研究所所长、李政道研究所拓扑超导量子计算实验平台负责人贾金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范先群,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
这三次增选中,上海交大的新院士呈现一些学科特点,可谓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比如其“医药口”的新院士接近半数,来自上海交大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院士就达4人,包括新当选的交医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院士。
同时,此次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万斌也是上海交大药学院教授,上海市手性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其带领团队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抗癫痫药物布立西坦、抗肺结核药物贝达喹啉和大品种香料薄荷醇等多种手性化合物产业化合成的关键技术突破并完成技术转让。
交大交医,医工交叉,融合同行。在最新的第五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交大生命医学类学科中,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生物学都入选顶尖学科(A+类学科),还有3个学科(护理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入选一流学科(A类学科)。
另一方面,从超导到金属,“有材有料”的交大新院士也较多,覆盖基础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既占据前沿尖端又服务国家战略。而且,同一院所连续诞生新科院士。
比如今年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孙宝德,就是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讲席教授。他长期从事金属材料与凝固技术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为航空航天重大装备研制、特高压输电重大工程、集成电路和芯片制造等提供了关键金属材料;同样,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荻也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他担任负责人的“材料拓扑复合教师团队”,今年入选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又如,前两次当选的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讲席教授丁洪院士2025年新获未来科学大奖的物质科学奖,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凝聚态研究所所长贾金锋院士,两人均来自李政道研究所,分别从事高温超导体和新奇量子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机理研究,以及拓扑超导量子计算研究。
【新闻链接】2025上海交大本部新增三院士简介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张万斌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上海市手性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主持和参加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重点及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教委和经信委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以及比尔盖茨基金会项目等。在催化剂的创制、反应的设计以及工艺的开发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实现了抗疟药物青蒿素、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抗癫痫药物布立西坦、抗肺结核药物贝达喹啉和大品种香料薄荷醇等多种手性化合物产业化合成的关键技术突破并完成技术转让,其中薄荷醇和布立西坦的高效不对称催化氢化合成工艺已分别被万华化学和奥锐特药业采用并建成工业化生产线。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包括Science, Nat. Chem.,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和Nat. Commun.等顶级化学期刊在内的SCI论文3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中国化学会会士,上海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特等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多项奖励。
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张文军
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图像通信与网络工程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为图像编码与通信、宽带无线传输、系统芯片设计、媒体网络融合。从2003年到2018年,四次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分别是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高效、抗干扰无线宽带图传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高清视频网络化即时服务技术与应用,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与核心芯片的国产化。 2023年,还以第一发明人身份,凭借“数字信号收发系统及收发方法”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所获荣誉方面,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0年)、“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2001年)、上海市科技精英(2001年)、上海市科技功臣奖(2003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7年)、中国广电CCBN学术贡献奖(2019年)等。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院士孙宝德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兼任苏州国家实验室主任助理。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高性能金属材料熔体与凝固控制”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先进高温材料及其精密成形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八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特邀常务理事。长期从事金属材料与凝固技术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为航空航天重大装备研制、特高压输电重大工程、集成电路和芯片制造等提供了关键金属材料。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3 项和省部级一等奖 5 项,获第十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发表 SCI 论文 400 余篇,他引 7000 余次;授权发明专利 200 余件(含国际专利 20 余件),出版中英文专著各 1 部。
原标题:《交大院士墙不够用了?5年新增11名两院院士,今年新当选4人,占上海大半》
题图来源:徐瑞哲 摄
题图说明:交大老校园“饮水思源”雕塑。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