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陈苏 吴梦诗
庄严的快板——小镇音乐乌托邦
三年前,一个钱塘江大潮初歇的午后,潮声、光影、江风,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
盐官古城迎来两位特殊的造访者,被誉为“中国最具天赋的指挥家”俞潞、来自中国台湾的音乐人张伟捷,他们应顶度集团董事长、嘉兴大潮爱乐乐团创始人陈向宏之邀,一路从俞潞的家乡宁波驱车前来。
“我问俞指盐官在哪儿,他说我也不知道。”张伟捷和俞潞就这样带着很多问号来到盐官,当时盐官古城还没完全修缮好,潮城艺术中心还只是一张图纸。
当他们的脚步踏上温润的青石板路,指尖触碰斑驳的砖墙纹理,仰头望见飞檐翘角划出的天空轮廓时,两位走遍世界顶级音乐厅的音乐人眼里闪过惊喜。
“推门见古迹,抬头即历史”在此刻变得无比真切。张伟捷在这一刻真正意识到这是一座千年古城,一种奇妙的共鸣悄然滋生。
曾在德国音乐名城德累斯顿生活过的张伟捷,尤爱这种让心灵沉静、让历史呼吸的在场感。盐官显然有着相似的气质,这对需要专注创作的音乐家而言,恰似土壤之于种子。
盐官建立职业交响乐团、打造潮乐之城的小镇音乐梦想呈现在两人面前。
从瑞士平移过来的万国歌剧院,是世界最大的木质音乐厅;2752席的潮城艺术中心,拥有顶级的扩声效果;亚洲首家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之家”授权互动博物馆、九大世界级艺术场馆、九家音乐主题酒店、十三家民宿……盐官潮乐之城希望用音乐为媒介,以交响乐团作为“旗舰物种”,打造一个“音乐与生活无缝交融”的音乐乌托邦。
音乐在这里有了各种可能性,正是这一点打动了他们。
作为小泽征尔的弟子,俞潞一直闪耀于国际舞台,曾与荷兰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莫扎特管弦乐团、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等名团合作,是中国青年指挥家中的佼佼者。一次偶然的际会,他与陈向宏相识,两人对音乐小镇的认知高度同频,“做艺术我觉得不一定全部是在大城市,我想在这儿创造一些不一样的文旅项目。”
于是,一场关于“小地大音”的认真实践开始了。
俞潞担任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张伟捷成了副团长。他们将自己定位成“小镇青年”,沉浸在盐官的晨昏四季,和潮水、古街、生活融在一起。俞潞更是婉拒了纷至沓来的海外邀约。
然而潮乐之城的音乐梦想要真正从图纸上“走”下来,面临着经费、场地、观众等诸多难题。质疑来自四面八方:小镇能创立职业交响乐团?
“很多人觉得我们很傻,养一个交响乐团一年要花多少钱。”陈向宏觉得这是文化的事情,是未来十年乃至百年的事情,“不要想着做每件事都要赚钱,要理想化,要提供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
俞潞觉得核心是“人”,“首先要找对的人,去做对的事。陈向宏先生的认知非常有远见,我们有幸有这样的引领者,又能招到这样愿意为此付出的人。”他从乌镇戏剧节在戏剧界引发大动静的成功经验,看到盐官潮乐之城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间接学习到很多。”
如何说服优秀的音乐家放弃一线城市的繁华与资源,加盟当时还只存在于图纸上的小镇乐团?
大潮爱乐乐团给出了让音乐人动心的理由:在这个千年古镇,音乐人可以遇见多种音乐风格,不只是古典音乐,还有跨界音乐、亲民的音乐项目,让古典音乐出圈,也创造出不一样的音乐形态。
这正是俞潞和张伟捷的实际体会,“我在这里住了好几个月,相比大城市,我更喜欢这里,因为有更多的可能性。”
活泼的快板——小镇音乐梦想家
11月16日的首演舞台上,大提琴演奏者塔拉的相貌让人一眼认出,他来自哈萨克斯坦,在大潮爱乐乐团,像他这样的外籍演奏者占了六分之一。
2024年,带着“艺术塑造城市”的初衷,陈向宏和俞潞向全球艺术家发出招募令。今年4月开始,张伟捷带着潮乐之城的音乐梦想,从盐官出发,足迹遍布杭州、上海、北京、天津等国内各大城市,更远赴维也纳、柏林与东京等海外音乐家聚集地。
让人意外的是,这场跨区域的小镇乐团招募吸引了上千名国内外音乐家。
这场因梦想而起的寻觅,选拔标准很严格,首先是技术过关、艺术过关,有很强的艺术感悟力。在俞潞的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热爱,有些时候可能是第一要素”。
“技术若无热情滋养,终会迎来保质期”,张伟捷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去找寻契合的灵魂,深信音乐家之间有一种奇特的“频率”,当对音乐抱有同样热爱的人相遇,几个音符便能确认彼此。
2024年底,嘉兴大潮爱乐乐团成立。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嘉兴大潮爱乐乐团顾问陈光宪坦言:“中国有82支职业交响乐团,国内古镇职业交响乐团,大潮爱乐乐团肯定是第一家。”
今年8月,40多名平均年龄25岁、来自五湖四海的小镇音乐梦想家集结盐官。
大提琴演奏者塔拉,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是被指挥俞潞的艺术造诣和乐团的梦想吸引来到盐官的。夜晚船行仿若置身《功夫熊猫》的东方意境,中秋节与弦音相和的潮声,都落在了他的琴弦之上,“让我有更多时间练琴和思考。”他期待有一天,大潮爱乐乐团成为中国顶级的交响乐团。
小号手董雷是杭州人,曾远赴德国,在欧洲职业乐团历练四年,选择落脚盐官。他在这里既可以演奏特别高雅的古典音乐,又可以演奏中国的民间音乐,这种文化上的自信与包容,让人期待着乐团变成一座流动的文化桥梁。
巴松演奏者李宗庭与音乐结缘15年,从北京到挪威,最终驻足盐官。当巴松管的声音与千年潮声相遇,当西洋乐器奏响《百鸟朝凤》,他找到音乐最本真的状态——既是世界的,也是属于自己的。
美籍短笛演奏家艾琳说,盐官安静的环境,是能沉下心做音乐的地方。创新的“音乐+”跨界模式让她觉得非常新奇,“希望我们能为盐官、为中国和世界带来优质的演出。”
怎样让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家快速凝聚?
俞潞觉得需要在工作中去提炼乐团DNA。所谓DNA是指使命、愿景、价值观。在俞潞看来,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团体,都需要在不断学习和累积的过程中提炼出自己的DNA。“我们正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去提炼,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DNA的准确性和基调。”
“年轻人一定要把创新放在首位。”俞潞十分看重乐团的创新精神,“创新一定要守正,守正是立命之本。”
不仅如此,大潮爱乐乐团还为五湖四海的音乐人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张伟捷觉得这里更像紧密相连的音乐社群。不同于大城市乐团下班后各奔东西,这种朝夕相处的社群生活,让大家的交流沟通更加顺畅。塔拉对此体会深刻,“俞指的指导、茶余饭后的闲聊、散步时的即兴哼唱,都让我们碰撞出创作灵感。”
盐官的青石板路记住了巴松管的沉鸣,古桥廊下萦绕着短笛清亮的颤音,钱塘江畔回荡着大提琴的弦音……小镇、音乐、潮,在这座千年古镇里相遇、相融,凝练成一阕满溢着青春与热忱的艺术交响。
如歌的柔板——音乐沁入古镇烟火
音乐家、音乐发烧友、文艺爱好者,2000余名观众,沉浸于如潮如歌的“贝九”,一群受邀前来的海宁基层劳动者——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和一线工人等也走进音乐厅,走进这场乐团的初鸣。
如潮般的掌声持续不息,四次返场,融汇盐官地缘文脉的金庸影视剧组曲《世间始终你好》《铁血丹心》以及《西游记》等曲目让那一刻的所有回忆、情感都具象化了。
俞潞双臂挥洒间,全是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与倾情投入。
为什么来到盐官做一个古镇职业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
这是很多人想问俞潞的问题,“为了真正服务到喜欢音乐的每个人。”站在首演的舞台上,俞潞娓娓道来他对于乐团的期盼,“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何为厅堂?就如首演演出“贝九”,演绎水准,经得起各方检验,达到一定的高度。
何为厨房?就是柴米油盐,是生活,是真正的烟火气,就像金庸、《西游记》,跟每个人的脉搏连在一起。
“我们嘉兴大潮爱乐乐团的任务就是给大家呈现出上、下、左、右很有张力,非常广泛,有很多可能性的音乐作品。”
很多人还记得不久前的中秋之夜,在央视的直播镜头下,大潮爱乐乐团的弦乐四重奏在钱塘江堤上,面对滚滚而来的潮水,奏响了一曲《但愿人长久》。
塔拉回忆演出的场景至今难忘,“非常美。”在潮声中拉琴,有孩童轻轻靠在他的肩上,这让他新奇。面对不同于大城市音乐厅的观众,塔拉更直接地接触到了观众更单纯的热爱,享受、体验好听的音乐,这反过来也激励着他们。
“在盐官,我能感受到音乐与土地的联结。”在李宗庭心中,盐官不仅是演出场所,更是让音乐生根发芽的地方。当游客为了聆听一场交响乐而专程来到这座古镇,当巴松管的声音随着钱塘江的风漂洋过海,这就是他梦想成真的时刻。
“在小镇演出,能清晰地感受到观众的情绪与期待。”对董雷来说,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染与回馈。
“古典音乐不应束之高阁,走进学校、社区、医院的音乐,才能真真切切地感染每一个人。”张伟捷眼中闪着热忱,道出一位音乐人的初心与情怀。
在盐官,音乐沁入古镇肌理,大潮爱乐乐团融入古镇日常。他们出现在古镇的角角落落,面对的观众,不再是正装革履的古典乐迷,而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和本地居民。
艾琳每次看到社区居民与天真的孩童沉浸于他们创造的音乐旋律中,都会觉得在这里“音乐获得了全新的生长空间”。
张伟捷兼任音乐之家博物馆馆长,他希望“把整个嘉兴的音乐人口基数往上提”,希望在两三年内,嘉兴能成立青少年交响乐团,“让大潮爱乐乐团成为最好的老师,让音乐的种子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为了让音乐更彻底地“下沉”,音乐之家博物馆通过研学、导览和音乐会前的讲座等,让观众在步入音乐厅前,就先消除对交响乐的陌生感。
正如江苏大学艺术学院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董荣璨评价说:“奏响‘贝九’是小镇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牌,但是还要走回来,要把交响乐还给人民。”
欢乐颂——小镇奏响世界级声音
钱塘江北岸临江处,潮城艺术中心依偎着“鱼鳞石塘”,静立于时光深处,宛若一首写给盐官的诗。
“贝九”如潮水般涌流。当第四乐章《欢乐颂》熟悉的旋律磅礴响起,四位独唱与合唱团悠扬的声线交织升腾,将演出推向高潮。台上四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与台下两千多名观众的心跳共振。
专程从陕西赶来看女儿刘茜文表演的刘卫星,深感“在小镇里演奏是一种独创”,“听到《铁血丹心》的时候,简直热血沸腾了”。
浙江江山的祝瑞欣专程赶来看演出,“气势如潮水磅礴,没想到在小镇能听到顶级的交响乐。”
盐官人葛婷婷早早赶到音乐厅,“第一次在家门口听四百人共同演绎的完整的‘贝九’,这是我们小镇自己的乐团,幸福感拉满!这感觉就像我们小镇的文化生活‘涨潮’了,一点不输给大城市。”
大潮爱乐乐团自成立以来,已初露头角。今年10月28日,大潮爱乐乐团受邀前往韩国参加“和平之声——韩中缘音乐会”巡演,经受了国际舞台的考验,展现出跨文化艺术交流的潜力。
盐官潮乐之城自去年9月开始对外运营以来,也一直在用“音乐”不断重新定义自己。
正如专程赶来听音乐会的陈丹青所说,一切刚刚开始。
大潮爱乐乐团一系列正在进行的计划将逐渐公布。“小镇虽小,创造的声音是世界级的声音”,这是俞潞和他的伙伴想传递给观众的体验。
大潮爱乐乐团将打开“音乐+”的跨界音乐盲盒。音乐与美食、运动等领域的知名人士合作,创造出类似“交响乐操”等新颖的艺术形式。从潮边到社区,从博物馆到校园,将交响乐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到更广阔的人群中去。
大潮爱乐乐团将办自己的音乐节。“年轻、可能性”,在俞潞的认知中,这是乐团的优势所在,但最大的优势是古城,“大多数乐团除了音乐厅没有特别多的共生体”,而盐官古城本身就是一个“小世界”,古桥、流水、酒店、街巷,观众可以在这里穿越,在文化沉浸中体验音乐。这种“文旅+高雅艺术”的模式,为音乐注入了独特个性。未来乐团一定会有自己的音乐节,而且这个音乐节绝对不只有古典音乐。“在借鉴和学习乌镇戏剧节成功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盐官本土的DNA去设计。”
用西方乐器,在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张伟捷透露,乐团已经委托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陈强斌,围绕“红船”和“大潮”等嘉兴本土文化符号做原创音乐。“我们不只是要把交响乐做到最好,我们更要讲好中国故事,包括嘉兴的故事,盐官的故事。”
大潮爱乐乐团作为盐官的一张文化名片,陈光宪觉得艺术站得住、演出质量高,被大家认可,向公众普及音乐都很重要,创作跟古镇有关的特色作品,才能够长久。
这样的创作绝非“为创作而创作”,俞潞认为要以人为本,“观众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对我来说最重要。”
在千年不绝的潮声见证下,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开始照进现实,音乐的潮水携着交响的新声涌向世界。
钱塘江北岸,盐官古城-潮乐之城守望着千年潮涌,青石板路蜿蜒于白墙黛瓦间,提琴弦音绕梁不绝,千年潮声铜管乐鸣。
四百人同台奏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下简称“贝九”),一个小镇的乌托邦梦想正在破土,一群小镇音乐梦想家用音符编织着文旅融合的新可能,千年古镇的烟火人间响起世界级的声音。
11月16日晚,国内首支古镇交响乐团——嘉兴大潮爱乐乐团在这座因潮闻名的古镇,与浙江交响乐团、宁波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兰州音乐厅合唱团携手,奏响了首场演出的“交响曲”。
大潮爱乐乐团的诞生也仿若一首“贝九”,如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