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朱才威
当辽宁铅球老将刘洋握紧铅球,深吸一口气完成全运生涯最后一投时,记分牌上的17.71米成绩,距离其巅峰时的战绩尚有距离,但这沉稳的一掷,已为其5届全运会征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比赛结束,刘洋站在赛场中央,目光缓缓扫过熟悉的投掷区,眼神里虽有不舍与不甘,更多的却是历经风雨后的平静与释然。从十二运会初出茅庐斩获银牌,到十四运会以20米40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冠,再到本届全运会继续奋战,刘洋用20年竞技生涯诠释着拼搏二字。“能第五次在全运会赛场上比拼,就已经赢了自己!”赛后接受采访时,这位39岁的老将声音略带沙哑,却字字铿锵。
刘洋的谢幕,是辽宁军团老将集体告别全运会的缩影。他们的名字与战绩,早已镌刻在辽宁体育的功勋簿上——38岁的柔道老将刘建,5次踏上全运赛场,每一次抱摔都彰显硬汉本色;36岁的垒球老将鲁莹,同样五度征战全运会,用一次次精彩的本垒打撕破对手防线。
还有,奥运吊环冠军刘洋,历经4届全运会淬炼,用教科书般的动作诠释赛场上的“工匠精神”;奥运赛艇冠军崔晓桐,在4届全运会征程中从新秀成长为中坚,见证了辽宁赛艇的黄金时代。还有,摔跤名将周凤、男篮老队长韩德君、链球老将王世筑……
这些老将的运动生涯,也是辽宁体育辉煌的缩影。他们经历过训练馆的不眠之夜,承受过伤病的折磨,也品尝过夺冠的喜悦与失利的遗憾。从青涩少年到赛场老兵,他们用一届届全运会的坚守,诠释着“爱国、拼搏、坚持、传承”的中华体育精神。
老将迟暮,终要离场,但拼搏精神永不落幕。当刘洋等老将挥手告别时,辽宁体育的新生代已在悄然崛起。19岁的于水庆在本届全运会赛场上星味十足,在男子3000米障碍赛、5000米及1万米赛场收获2金1银,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辽宁体育的新人梯队仍有短板——相较于陈妤颉、于子迪等一批全国顶尖新秀,辽宁新生代在数量与质量上仍有差距,更多“于水庆”式的后备力量亟待涌现。
体育的一大魅力,在于薪火相传。本届全运会上,一批辽宁老将用闪光的职业生涯为后辈树立了榜样:鲁莹在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崔晓桐所体现的团队协作精神,刘洋在铅球赛场的顽强拼搏,都是年轻运动员最生动的教材。辽宁体育的荣光,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结果,而是由一代代运动员接力传承所创造。
夜色渐深,刘洋与昔日对手相拥告别,铅球赛场的灯光将他的身影拉长。当一批老将带着荣誉离场,更多年轻的面孔正渴望着站在舞台中央。辽宁体育的大旗,需要新人用实力接起;曾经的辉煌,需要后辈用拼搏延续。愿老将们带着荣光开启新篇,也愿辽宁体育的新生代不负期待,在赛场上续写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