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乡村振兴有了新“打法”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陈悦勤

位于苏州城西的通安镇,是苏州高新区重要的涉农板块,曾涌现出全国文明村树山村等“老典型”。

当再访通安,会惊喜地发现,这里的乡村悄然换了新“打法”。万亩良田里,种植、农情检测、加工都实现了机械化、数字化;来自各地的主理人扎根乡村,玩转业态新花样;村书记化身“带货主播”,推广特色农产品……这些不断涌现的新玩法,不仅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也让农文旅融合更加深入,促使乡村焕发更多活力,为乡村振兴写下了全新注脚。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11月18日,通安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烘干车间里,5台谷物烘干机接力运转。被堆成小山样的稻谷被倒入机器斗,在低温循环烘干中逐渐褪去水分,一部分被送入干谷仓,另外一部分则通过提升机被运送到隔壁的加工车间。

“筛选、脱壳、抛光、包装这些步骤,全程可以通过电脑和机械完成。”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服务中心投资3000万、建筑面积约4700平方米,有30余台套机耕、机播、机防、机收、烘干等农机具,可为全镇约5000亩农田提供耕整地、种植、收割、秸秆还田、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一条龙服务。

这座服务中心所在的通安现代农业园,是苏州市级智慧农业园区,曾获评省、市两级高标准农田优秀案例。在这里,可以一窥“慧”种田的科技化场景。

打开通安智慧农业数据管理平台,农田情况、环境设备、环境监测等功能模块划分清晰。“平台整合了气象监测、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等多个子系统,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使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精准高效。”通安现代农业园负责人介绍,田间传感器会源源不断向后台传输数据,无人机定期巡航勘察地块,一旦某片田地出现干旱预警,可通过远程操作灌溉系统对农田进行灌溉。“有了科技加持,昔日费时费力的粮食生产过程一气呵成。”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通安大米香飘更远。在服务中心的展台上,沪早粳193、苏玉糯、鸭血糯等品种依次排开。工作人员介绍,中心可年产稻谷约40万斤,通过单位食堂、工会团购、线上生鲜平台和线下超市等渠道,把通安大米送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主理人进村玩转新业态

“白日梦想”摄影基地二楼阳台,初冬的阳光穿透玻璃窗,在室内洒下温暖的投影。基地主理人李智按动相机,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刻。

“高峰期一天能接10多个商拍单子,从早排到晚。”李智说,基地一楼是咖啡厅,楼上是摄影场景,奶油法式的建筑风格与江南乡村的碰撞,让基地在线上平台“吸粉”众多,慕名而来的有专业的摄影团队、广告公司、品牌方、剧组,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拍客人。当天拍摄的一位客户,就是专程从广州赶来。

来树山创业,李智其实一开始抱的是“躺平”心态。此前,他在市区经营着一家摄影工作室,经常熬夜加班,节奏快、压力大,一次偶然来到树山,他被这座乡村的自然与质朴打动,索性投入了200万打造了这座摄影基地。“当代年轻人更需要情绪价值,基地承载着逃离都市、追寻理想生活的‘白日梦想’。”

树山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生态村,早年间便靠着“树山三宝”闻名。如今,越来越多像李智这样的青年乡村主理人们一头扎进乡村,为树山带来新活力。

行走在村里,除了风格、特色各异的民宿、农家乐,各类充满创意和浪漫气息的主理人小店很是吸睛。比如可以就地取材做手工瓷绘的云水垚工作室,又如尝试创意法餐的泽惟法式慢煮料理,还有专注非遗服饰的同欣锦罗文化馆。这些主理人小店奔跑在不同赛道,共同构成了树山百花齐放的新业态。不久前,云雾山居、云泉素味、悠然北山等10多家店铺的女性主理人还“抱团”推出《树山游报》,邀请游客进店打卡领取福利。

年轻人忙创新,村里也想方设法提供各种支持。此前,树山村升级了步行、骑行、车行三条主题游览线路,推出长约5公里的骑行环线、全长7公里的健康步道以及串联10个站点的观光车环线,吸引更多游客打卡树山,为主理人小店增加更多人气。

拓宽富民增收路

日前,通安镇村级集体资金竞争性存放三年期可转让定存到期,各村实现存款利息近700万元,超额获得存款利息600多万元,最高的利息收入增收达200余万元。“如按现行农用地发包标准来算,相当于多发包了8000多亩农业地的年收入!”通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全市率先推行村级闲置资金竞争性存放的乡镇,通安镇自2022年就开始试行村集体资金统一竞争性存放,累计竞争性存放金额近1亿元,共吸引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苏州银行等7家属地支行的竞价投标。村级集体资金的“抱团式发展”,让村级利息收入在这三年期间获得了10倍的增长,促进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立足乡村的生态、文化、特色产业优势,通安镇正整合资源、集成力量,绘就更加亮眼的富民答卷。

云泉茶、翠冠梨、杨梅这“树山三宝”,不仅是村里农文旅的“金字招牌”,也支撑起了当地的特色富民产业,年产值已超过6000万元。这几年,为了帮村民拓宽销路,村里尝试和工商银行等单位合作开始助农直播带货,并在村里搭建集中寄送点。树山村党总支书记吴雪春也化身“带货主播”,上镜为村民们推广翠冠梨,村里的农产品越卖越红火。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在通安,一家家民俗馆、图书馆,成为乡村生活的美好点缀。树山竹林木栈道入口处,古色古香的苏州图书馆树山分馆提供了一方幽静的阅读空间;通安民俗馆里,一件件出土器物、一个个历史传说,再现了通安从商末萌芽至当代发展的历史轨迹,寄托着乡愁情怀。

在初冬的寒风中,树山村的千亩梨园悄然孕育着新一年丰收的希望。“待到来年3月梨花开满枝头,再邀请大家一起来赏花!”通安镇相关负责人期待,能在梨花节等热门IP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乡村的资源优势,想出更多新办法,让百姓的致富之路越拓越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乡村振兴有了新“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