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真李白还是假李白?”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一位来自香港的参观者与以“李白”为造型的人形机器人幽默互动,意外收获了一句“高情商”的诗意回应:“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这番疑问莫不是戏耍于吾?”
这一幕出现在近日举办的国情国策·北京研习班现场。9月8日至13日,12名来自香港公营机构的管理人员赴京,在北京中华文化学院完成了为期6天的国情国策研习,理论课程与现场教学结合的培训形式,让大家在交流互动之余,更深入思考香港应如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内地人工智能的技术精密度非常高,这样的发展令人振奋。”亲眼目睹机器人“医生”在模拟手术台上行云流水般完成精细操作,一位来自香港科技园的学员既惊叹于内地科技的先进,也引发思考:“香港科技园中许多机器人都来自内地,这充分说明香港的科技发展必须背靠祖国、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同时,香港能否凭借其在国际贸易等领域的专业服务优势,将内地先进技术推向国际,助力大湾区乃至全球发展?”
让学员切身感受祖国发展的脉搏,于交流思辨中深化对国情国策的认知,正是本期研习班的初衷。此次研习班由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与香港公共行政学院联合举办,也是北京中华文化学院首次面向香港公营机构管理人员开展的专题培训。
为期6天的培训融汇历史与未来,以史鉴今的脉络贯穿始终。学员们不仅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航天博物馆,在历史中窥见国家发展的脉络,还聆听了多位专家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十五五”规划等主题进行的深入讲解。一位学员感慨道:“强国必先强军,国不强则民不安。我们从几乎一无所有走到今天的繁荣强盛,是祖辈用生命换来的盛世,我们更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肩负起时代的使命,拒绝‘躺平’。”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理论教学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长安为学员剖析了“十五五”规划背后的多维考量——从经济数据到国际局势,从民生需求到宏观战略,多角度剖析国家发展方向。有学员课后坦言:“以前只听说国家有五年规划,却不清楚其背后的逻辑。今天才明白,每一项国策出台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会将这些讲给香港的同事听。”
在现场教学中沉浸式感知“国情”,通过理论教学厘清“国策”脉络,6天的课程让学员们收获丰厚。结业交流环节,大家围绕“香港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和“怎样对接‘十五五’及大湾区规划”展开热烈讨论。学员们建议,香港应继续发挥“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作用,在金融、医疗、法律等领域与内地互补合作;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加快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深化与内地融合……
“了解了国家从哪里来,才会更清楚自己该向哪里去。”香港公共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许诗濛说。接下来,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与香港公共行政学院还将继续合作,让更多香港同胞走进北京,亲身体验国家发展的脉搏,为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大局献策出力。(《中国新闻》报 罗鲁峤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