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商网广州9月21日电 (记者 蔡敏婕)有没有办法能让已经进入肝衰竭期的患者再“撑”一会,好让患者能以平稳的状态等到救命的移植手术?有没有办法让“死亡”了50分钟的离体猪大脑“复活”,来为心脏骤停的急救等提供全新模式研究?这些科幻的设想,在一场医学学术盛典上得到了解答。
2025生命科学大会暨广东省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器官移植学学术会议19日至21日在广州举行。本次大会由国际器官医学协会、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等联合主办,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指导。
会上发布2024—2025年度器官医学十大进展,涵盖“建立人疾病器官模型为疾病机制研究及药物筛选提供新平台”“建立肝肾等疾病器官隔离治疗技术实现物理学上精准治疗与保护”“NMP联合CRRT体外养护病肝17天”等代表性成果,展示国际器官医学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临床突破。
大会举行国际器官医学协会创会启动仪式。记者 蔡敏婕 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指出,中国一系列创新技术不断涌现——从异种移植的突破性进展,到体外肝手术、儿童肝移植全球领先,从基础研究的突破到临床疗效的提升,推动了中国器官移植整体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我国在器官医学领域实现了一系列从‘0到1’的原始创新。”何晓顺指出,器官医学已不再局限于移植外科的范畴,而是生物工程、人工智能、材料科学与临床医学的汇聚点,成为推动未来生命科学整体跃迁的核心引擎。
国家卫健委应急司医疗监督和行风管理处处长杜冰肯定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发展成效,呼吁各位专家积极参与国际器官移植的治理,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据悉,本次大会设立了主会场和11个学术专场,紧紧围绕“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这一主题,共同探讨肝肾移植、心肺移植、器官捐献、肿瘤治疗等热点话题,4位院士和几十位业界专家的精彩演讲,全面展示医学前沿的最新研究。
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窦科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超、香港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外科学系教授万钧等专家作主旨报告,分享各自领域的前沿研究与关键技术进展。
其中,万钧在《肝立方:推动肝癌患者的精准医学发展》中展示个性化药物筛选平台,实现肝癌精准治疗与新药加速转化;国家人体器官分配质控中心秘书史赢在《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进展》中解析COTRS全国器官分配系统,推动公平、透明、高效分配。
窦科峰在《异种移植:从基础到临床的瓶颈与对策》中探讨异种移植及基因编辑技术前景,分析关键瓶颈与临床转化路径;刘超在《Y染色体DNA遗传标记法医学应用》中阐释Y染色体DNA检验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为复杂亲缘关系和重大案件排查提供技术支持。
大会现场还举行了国际器官医学协会创会启动仪式及器官医学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为器官医学领域的持续创新和合作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