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跨过万亿门槛 “新中式”服务走向世界

  和商网北京9月14日电(记者 张乃月)初秋的北京,阳光穿越钢铁高炉洒入首钢园,光影之间,一场关于未来生活的体验正在展开。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人潮涌动,VR眼镜试戴区排起长队,文创展台人气火爆。外骨骼设备吸引不少观众,机器人几乎出现在每个展馆。园区街道上,还能遇见运送货物的机器狗,引来路人围观拍照。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首钢园开幕。图为观众参观机器狗群舞表演。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服贸会开幕首日,就吸引了超10万人次前来参观。这些场景,拼接起一幅中国服务贸易的生动画面。

  在抽象的数据里,这场“生活方式的展演”正迈过一个关键门槛——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其中,服务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正向世界提供一种更具文化识别度、技术穿透力和产业联动性的“新中式”服务。

  其中,文化出海是最具辨识度的一环。

  在服贸会的文创展区,潮玩展台聚集大量人气,国内知名游戏厂商告诉三里河,其产品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出海,覆盖数以亿计的海外用户圈层。《黑神话:悟空》等国产3A大作获得海外关注,中国短剧出海平台去年总收入达65.2亿元人民币,在好莱坞陷入减产裁员泥潭之际,为不少海外从业者提供了新的生机。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专家邢厚媛向三里河表示,“新三样”的成功出海,既得益于与时俱进的新颖形式,也离不开文化的吸引力和政策支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文化服务贸易前景广阔。

  如果说文化产品提供了识别度,那么AI、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则提供了“可复制性”。

  在“金融服务”展馆,观众可以与机器人交谈了解银行业务,还可以在AI数字客户经理的引导下获取金融信息。

  人工智能、云计算不仅是服务贸易本身的内容,也通过“人工智能+”模式深度赋能其他服务领域。

  邢厚媛指出,人工智能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模式、服务手段,在推动服务出口上颇具潜力。

  与此同时,传统服务贸易也焕发新活力。

  今年前7个月,中国旅行服务出口增长62.9%。高铁、移动支付、赛博城市等更多新内容正加入外国游客的体验清单。裸眼3D呈现的非遗技艺、数字沉浸式城市漫游、基于AI推荐的定制化路线,正在改写“到中国旅游”的定义。

  这种变化,也带动了旅游平台、跨境支付、数据服务等相关环节的同步成长。

  更深层的转变,则在于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服贸会期间,北京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旨在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加强数字贸易国际合作等,并推动成果落地。这不仅是政策上的开放,也是规则上的接轨。

  而中国企业也在将职业教育经验、标准体系等“软服务”带向海外。中企的特色职业教育项目已在坦桑尼亚、柬埔寨等国家落地,为当地提供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标准评估的完整方案,背后是中国服务从“承接型”走向“输出型”的路径演进。

  世贸组织统计显示,过去十年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约为货物出口增速的两倍,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如今,在这条赛道上,中国正在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知识密集的“新中式”服务。

  中国服务贸易跨过万亿门槛,是一个节点,更是一次起跑。从文化输出、数字服务,到规则试点、制度共建,都预示着中国不再只是商品的制造者,也正成为经验与内容的提供者。

  服务从来不止于“交易”。

  它连接的是知识与信任,推动的是规则与秩序,改变的是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而“新中式”服务,正在写下一种新的发展可能。(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跨过万亿门槛 “新中式”服务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