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商网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 应妮)由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接力出版社主办的“战火中的童心之美和人性之光——抗战题材儿童小说《芥园花铺》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
《芥园花铺》讲述了芦花镇上罗友梅一家以花铺为掩护传递抗日情报,以及抗战胜利后收养日本孤儿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中国百姓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国人坚毅、仁爱、厚道与宽容精神。作品入选“2025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关于战争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一个全球性共识,即避免过早展示战争中的血腥暴力元素,以免对孩子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但回顾战争、反思战争又离不开战争场景。如何书写战争的惨烈,同时以美好的文字进行表达,是一大挑战。《芥园花铺》很好地把握了这一尺度,揭示了在历史进程中,不管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人性的光辉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基。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指出,《芥园花铺》分别呈现中国儿童在战争中所承受的创伤与日本普通家庭被卷入战争后的遭遇,揭露了战争对普通人的摧残。这种跨文化、双视角的叙事结构在儿童文学领域很独特,拓宽了作品的国际视野。
北京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认为,作者在《芥园花铺》中运用了不少技巧,比如营造氛围,制造危机和伏笔等。同时该作很有场面感,各种场面承担了不同的功能——有的与故事推进紧密相关,有的是呈现曾经的社会和自然风貌,有的则用来生成美感和意境,如花铺、花田。在空间选择上,花窖、密室、山神庙、美山町、大海等等都在小说中发挥了重要的思想、情感和美学功能。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好书”得主马三枣是该书作者。他坦言《芥园花铺》的创作是一次全新挑战。抗战时期是一段充满血与火、泪与痛的历史,也是一段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历史。芥园的花、鸟,既是战火中残存的生机,亦是对野火烧不尽的生命力的礼赞。当孩童仰头问“为什么花还在开”,答案早已深埋泥土:因为土地记得每一粒种子的倔强,正如历史终将铭记人性的光芒。“我用儿童视角去讲述那段历史,让小读者能通过生动的故事,感受到先辈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