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受阅武器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展示,彰显了我军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
隐身技术
是无形制胜能力的关键
它正在重塑现代战争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边界
亮剑云端,有我无敌!此次九三阅兵,歼-20、歼-20A、歼-20S、歼-35、歼-35A等多型隐身战机亮相。
歼击机梯队 王旭:隐身战机不是一个独立的机型,更多的是一个体系。它起到的不是“1+1=2”的效果,可能是“2×2>4”的效果。
“颜值”即战力!
隐身战机外形设计有何特点?
隐身战机外形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削弱雷达反射信号,共性特征高度统一。
隐身战机采用吸波涂料;机身与机翼、尾翼,多采用高度融合的平滑一体化设计,消除尖锐棱角与凸起,减少雷达波散射;关键的双垂尾普遍向外倾斜,避免垂直面直接反射雷达波;弹舱、进气道等部件均为内埋式布局,摒弃外挂武器,进一步降低反射源;搭配标配的菱形机头,让雷达反射波集中于少数非探测方向,最大化压缩被发现的概率。
隐身“双雄”分工协同
提升全域作战能力
歼-20与歼-35都是隐身战机,都采用了翼身融合体的设计,外倾的双垂尾,DSI进气道,座舱盖镀膜等降低雷达信号特征的措施,两型战机在外形上的主要差异在于气动布局。
军事专家王明志表示,歼-20采用鸭式布局,有一对前翼,而歼-35采用全动式水平尾翼的常规布局,代表现代先进战机的两种核心气动布局方案。
歼-20作为重型隐身战斗机,机体更大、侧重于执行制空作战任务,鸭式布局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歼-20的机动空战性能。
歼-35作为中型多用途战机,侧重于遂行制空与对地对海突击的多种任务能力,常规气动布局有助于保持各种能力的平衡。
在实际作战中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以歼-20和歼-35为核心,与电子攻击机和多用途战斗机组合,形成多种任务模块,执行穿透制空、压制防空、对地对海精打、有无人混编协同作战等多种作战任务。
(来源:总台国防军事频道《砺剑》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