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商网江西庐山9月11日电 题:赣江观澜:在庐山,爱情能怎么“谈”?
作者 朱莹
晨光熹微,鄱阳湖天水一色,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对男女青年奔进庐山含鄱亭,凭栏远眺,情不自禁放声呼喊:“I love my motherland, I love the morning of my motherland.(我爱我的祖国,我爱祖国的清晨。)”
呼喊声穿过云烟霞雾,余音袅袅,至今未绝。这是电影《庐山恋》中的经典镜头,这场缘起庐山的爱情迷藏风暴,至此吹皱了华夏大地沉寂多时的一池春水。
9月11日,庐山雨后转晴,云雾升腾,薄纱萦绕。朱莹 摄诗词与山水交织 蕴含天然“浪漫基因”
“爱情圣山”的底蕴,早在庐山千年的文脉中埋下种子。
苏轼在庐山“神游杳霭间”,提笔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李白筑庐五老峰、隐居九叠屏,“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留下脍炙人口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间四月芳菲尽”,白居易被贬江州(今九江市)司马期间,于庐山寄情山水,寻求心灵慰藉的浪漫情怀,盛赞“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历代有3500余位文人墨客登临庐山,留下了1.6万多首诗词歌赋。
庐山的自然景观本身,蕴含着天然的浪漫特质。
东偎鄱阳湖,北临长江,丰沛的水汽让庐山一年中将近有两百天云雾缭绕。飞流的瀑布、扑朔迷离的云雾、冰川遗迹,使庐山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
山水传情,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极致浪漫。庐山的朦胧之美,与爱情中的朦胧美感相契合;作为避暑胜地,适合度假和蜜月旅行,从客观上奠定了其“爱情目的地”的基础。九江市委副书记黄强说,庐山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时时处处洋溢着浪漫的气息,是诞生爱情的摇篮。
图为今年5月,外籍网络达人在庐山恋电影院附近的“爱情角”拍照。刘力鑫 摄(资料图)光影流转间 爱情之名深入人心
暑期旺季已过,庐山牯岭街上,商铺依旧热闹,云雾填满山谷,错落的别墅与松林恍若岛屿,正值第六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文艺腔调与烟火人间交织。
45年前,电影《庐山恋》让庐山的“浪漫基因”绽放出时代光华。女主人公周筠对耿桦的倾心一吻,成为新中国银幕“第一吻”。电影冲破时代桎梏,在“浪漫”与“禁忌”间找到了平衡点,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大众文化中“温柔的变革力量”。
连衣裙、喇叭裤、蛤蟆镜、大波浪长发,甚至还有泳装……周筠在影片中是一名来自大洋彼岸的华侨。男女主人公在含鄱口看日出、如琴湖畔漫步、五老峰下倾诉衷肠。电影将美丽的爱情故事,镶嵌在庐山的云海、瀑布、湖水和人文景观中,让庐山的爱情之名深入人心。
此后很多年,这部电影余温未绝。从街心公园,沿石阶而下,便是“庐山恋电影院”,一对对情侣前来追寻银幕中的足迹。
该影院至今仍每天循环放映《庐山恋》,已退休的放映员杨霖与吴惠夫妇的人生,恰如电影故事的现实延续:俩人相识相恋,胶片的光影流转,《庐山恋》放映到第2190场,他们见了彼此的父母;第2920场,他们步入了婚姻殿堂;第3902场,他们的孩子呱呱坠地……演绎出了属于自己的“庐山恋”。
9月10日晚,第六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盛典晚会暨电影周主题歌会在江西九江市庐山风景名胜区举行。吴思瑜 摄“爱情”为轴心 开启文化IP蝶变
电影是“符号的生产”与“气氛美学”的展演,蕴涵了影旅融合的社交属性。
爱情、电影、庐山,三者相遇,庐山以“爱情”为轴心,开启文化IP蝶变。2020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将庐山的自然美景与人文底蕴融入电影艺术,探索出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地方品牌跃升为国际符号的“庐山路径”。
如何“跟着电影去恋爱”?电影周期间,庐山推出主题旅游线路,在街心公园等经典景点设置了浪漫互动装置,把整座庐山变成天然影棚。在仰天坪,1317米的高度成为见证爱情誓言的绝佳地点;花径、锦绣谷,每一步都蕴藏着浪漫的气息;在含鄱口,设置阶梯牵手拍摄模板,让爱情宣言更具仪式感。
庐山推动电影与文旅深度联动,为旅游消费、产业振兴赋能。电影周期间,庐山展映《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初恋这件小事》《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等20部爱情电影,观众沉浸式领略爱情的纯真与浪漫。将自然观光的“看山水”与人文体验的“品爱情”相结合,满足游客对情感消费和深度体验的需求。
庐山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庐山市不断团结凝聚新联会力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举办“寻美庐山·新语告白”等活动,通过文图、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推介庐山爱情电影周,有效促进庐山旅游业态高质量发展。
如今,庐山早已超越了地质构造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坐标与精神象征,不断吸引着慕名而来的人们,续写“宇宙级浪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