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商网北京9月10日电 “这款市野肩颈贴,东京医学联合开发,当地卖了几十年。”
“我把这款在藏区称为腰椎贴老祖的藏老祖腰椎贴带出来了。”
“这是来自我们苗族的,贴上后你就能感觉一股热流。”
短视频平台里,有人在东京街头声称“市野肩颈贴”畅销日本几十年;有人身着民族服装,把“苗阿姐”“藏老祖”夸成神贴。
镜头外,中国新闻网《民生调查局》记者发现,无论是“市野医生”还是“藏老祖”“苗阿姐”,这些看似来自五湖四海的膏药,背后都疑似是同一个郑州经销商团队在操盘。“市野医生”所谓“东京医学研究院”实为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包装上的“市野医生”胡子男头像,据称是老板的自画像二创。
更荒诞的是,“市野医生”本身是靠伪造日本背景、夸大疗效堆出来的“假洋品牌”,因卖爆全网,甚至衍生出“市野博士”等多个山寨兄弟,并通过多位达人带货,形成套娃式割韭菜。
“2分钟接骨”的膏药神话:起底“市野医生”流量骗局
视频中,一根断裂的猪骨被贴上膏药,2分钟后断口奇迹般“愈合”,敲击桌面也毫无裂痕。主播随即竖起大拇指,宣称该产品能“由内到外调理膝盖问题”。
这段颇具魔幻色彩的“疗效”展示,正是某短视频平台此前广泛传播的“市野医生筋骨疼痛贴”测评视频之一。
相关短视频平台截图中国新闻网《民生调查局》记者点击市野医生产品相关视频下方的广告链接,页面直接跳转至天猫“市野医生旗舰店”。
电商平台截图在该店铺中,产品被细分为“颈椎贴”“腰椎贴”“膝盖贴”等多个类型,并宣称具备治疗颈椎疼痛、半月板损伤、富贵包、缓解膝盖疼痛、滑膜炎等多种功效。
商品详情页宣称其“联合东京医学研究院匠心研制”,研发团队汇聚“东京医学研究院顶级专家团、日本生物技术发展领军团队”等专业人员。并由国家药监局认证,器械产品批准文号为皖械注准 20172090067。
凭借这些宣传,其销量惊人,仅“颈椎贴”一款就已售出80万单,单盒售价49.8元,在天猫店铺热销第一。
国家药监局官网截图记者依据该编号在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发现,该产品实际成分为远红外陶瓷粉、载体胶及高分子聚合物与无纺布、白平布、肤色布、弹性布、防粘纸组成,生产企业为安徽康源药械有限公司。
随后,记者联系上安徽康源药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市野医生”系列产品系亿佰人(郑州)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加工,“他们使用我们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号,产品流程由他们自己负责。”该厂商透露,一盒膏贴的出厂成本仅约2元,但销量极大,“巅峰时期日销十万盒,广告投流费用超过百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其宣传中提到的“东京医学研究院”实为2024年4月27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东京医学研究院株市会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1万港元,其董事与亿佰人(郑州)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同名,均为张明亮。
安徽康源药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同时透露,市野医生团队同时还运营“苗阿姐”“藏老祖”等多款膏贴。由于市野医生产品销量火爆,市场上已出现“市野博士”等山寨产品。
记者注意到“市野博士”同样采用日文标签和日本博士形象包装,但却并未取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并通过邀请多位达人带货,形成“套娃式”割韭菜产业链。
三款“神贴”背后是同一经销商在操盘?
今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一批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其中,市野(郑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在互联网发布“市野医生筋骨疼痛贴”医疗器械广告时,含有“日本引进”“日本国民品牌”等与事实不符的信息,并宣称“一盒让你3年的腰腿疼痛、浑身酸痛消失”等内容,对产品功效作保证,被河南省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处以20万元罚款。
天眼查资料显示,市野(郑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医佰仁(郑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医佰仁(郑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曾由亿佰人(郑州)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9月初,和商网《民生调查局》记者致电亿佰人(郑州)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接骨”的视频是外包团队拍摄,相关视频已在官方店铺下架。
同时,有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市野医生”产品上的小胡子头像,是用老板照片加上一副胡子“二创”形成的。
除了“市野医生”,“苗阿姐”“藏老祖”两款神贴也疑似由同一个经销商在操盘。
和商网记者注意到,在“苗阿姐”的推广视频中,由头戴厚重银角冠、身着全套苗绣盛装的主播出镜介绍;在“藏老祖”的广告场景里,主播身穿民族服饰,置身于高原草场之中,身后有两头牦牛悠然吃草,并称:“这款腰椎贴在藏区称为腰椎贴老祖,没有改善不了的静脉曲张。”
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苗阿姐”注册证号吉械注准20232090675,由吉林省苗捌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证,时珍中科(郑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受托生产,产品为“医用远红外治疗贴”,核心层由医用胶、远红外陶瓷粉、磁粉、离型纸、无纺布和外袋组成。
“藏老祖”持证主体为汉方再生医学(银川)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号宁械注准20232090012,产品为“远红外理疗贴”,核心层由远红外理疗贴分HF-Ⅰ型与HF-Ⅱ型两种结构,Ⅰ型含医用胶带、基质、珠光膜、离型纸和易撕条,Ⅱ型由基衬(非织造布)、基质及离型纸构成,其基质均由远红外粉与医用压敏胶混合制成。
记者从知情人士获悉,从某短视频平台旗下“市野医生医疗器械旗舰店”“苗阿姐缇晗专卖店”和“藏老祖伊笙专卖店”三家店铺下单的产品,其发货地、寄件人及联系电话均相同,发货地则为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福星大道千里机械厂。
中国新闻网《民生调查局》记者在平台购买的相关产品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在接受和商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此类商家热衷于打着“民族医药”等擦边球,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公众对传统医学等普遍怀有敬畏与好奇,编造“传承人”故事、冠以“古法工艺”光环,可迅速提升产品的可信度,为高价销售铺路;其二,监管本身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网络销售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和跨地域性,导致违法线索发现难、取证难、处罚慢,为不法经营者提供了套利空间;其三,市场上已有非法机构批量制作“祖传秘方”等虚假证书,商家仅需花费几百至几千元即可“镀金”,极低的造假成本进一步助长了虚假宣传的不良风气。
远红外贴≠万能止痛,律师:相关宣传涉嫌违法
和商网记者注意到,市场上的外用膏药类产品,主要分“国药准字号的药品类膏药”和“医疗器械类批号的膏药”,两者之间在国家的监管要求、功能定位上具有巨大差别。
“国药准字号的药品类膏药”需经国家药监局严格审批,需完成药理、毒理、临床试验等验证流程,证明其治疗特定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耗时5-10年,成本高昂。而医疗器械类膏药(械字号),审批流程相对简化,侧重物理安全性评估(如材质无毒、无刺激性),无需证明疗效。该类产品以物理作用为主(如冷敷、热敷等),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或局部温度调节缓解症状,不含药物成分。
广东君信经纶君厚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曾颖祺告诉和商网记者,二类医疗器械必须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完成注册,注册资料中须包含经核定的医疗器械说明书,因此其广告宣传内容只能严格以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为准,不得以明示或暗示等任何方式断言、保证疗效;凡使用“一盒止痛”“彻底治愈”等表述,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医疗器械监管条例》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虚假、夸大或误导性宣传。
“若产品仅以远红外陶瓷粉等成分,通过物理方式发挥作用,则属于典型医疗器械,应履行相应法定程序申报注册;如额外添加中草药或西药等药品成分,则构成‘药械组合产品’,必须依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药械组合产品注册有关事宜的通告》,按法定程序进行药品或医疗器械申报注册,由药品评审中心,或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进行审核,或联合审核;如属性不确定,则须向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申请属性界定,并按照界定结果履行相应的申报注册程序,否则即属违法。”
曾颖祺律师表示,企业不能既想蹭医疗器械与药品模糊界限的“绿灯”,又想偷偷加入药物成分夸大疗效,这种“擦边球”一旦被认定,将可能面临巨额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追责的三重法律风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