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AI是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北京市日前亦宣布将在中小学开展AI通识教育。除了未成年人,老年人可能是最需要AI通识教育的群体:AI既可以成为养老的帮手,却也可能扮成“靳东”用一场虚假的黄昏恋骗走他们的养老钱。要驾驭这把“双刃剑”,必须更加深入的了解AI。
拥抱AI,养老更智能
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利用AI加速科技适老体系建设、助力养老事业的建议提案——将AI慢性病管理和诊后患者康复管理服务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布局养老机器人技术攻关项目,加快发展社区和家庭养老机器人……
随着AI技术日益成熟,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2024年产业规模约为2014年的65倍;我国还牵头制定了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
赛博陷阱,不只是换脸
在一部分人用AI为老年人增加福祉时,另一部分人用AI设置骗局,并瞄准对AI的“神通广大”缺乏了解的老年人。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靳东在采访时直言,AI换脸让很多喜欢他的观众被骗得很惨,受害者以中老年女性居多。
当我问DeepSeek,为何老人易被AI骗?
AI既能助老、也能坑老,这种双面作用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对AI的态度走向两个极端:全然信任或绝对抗拒。老年人如何才能过滤AI的“坏”、享受AI带来的红利?答案可能是:让老年人更加了解AI。
当我问DeepSeek,老人为何容易被AI欺骗,它回答:
他们不知道现在的AI可以生成如此逼真的内容,在以前他们从未遇到过如此高水平的虚假内容,更不掌握验证信息来源、反向图片搜索、事实核查等技能,所以才容易被欺骗。
当前,不少地区的老年大学、社区课堂都开展了AI相关课程,但多集中于“如何用”的层面。也许是时候对老年人开展AI通识教育,让老年人更了解AI能做什么、会导致哪些风险、如何通过信息验证和批判思维识别纷乱的信息,建立起与AI共处的完整知识体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