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谨防脑卒中“突袭”

转自:贵州日报

贵阳近期持续低温天气,研究数据显示,气温每下降1℃,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2%。当寒风裹挟着低温侵袭时,我们的血管正经受着三重考验——血压剧烈波动、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痉挛收缩,因此,寒冷天气里脑卒中高发,尤其高发于中老年人群。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广东派驻专家谢才军表示,了解脑卒中病因、症状、危害、高发人群和紧急处理措施,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预防这种疾病,掌握科学的防护策略。

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

谢才军医生介绍,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而季节因素是其主要诱因之一。

“根据病因不同,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谢医生说,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的急性疾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病例的70%—80%,是由于脑部血管被血栓阻塞,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组织坏死的疾病。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均属此类,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

此外,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病例的20%-30%,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出血,压迫脑组织并影响其功能的疾病,包括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瘤破裂、脑淀粉样变性等。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是降颅压、控制血压等。

谢医生提示,脑卒中一旦发作,若不及时控制恐有性命之忧。以最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为例,患者的病情发展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初期:血管阻塞,脑部血流减少,脑细胞开始缺氧;进展期:脑细胞因缺氧而逐渐死亡,脑功能受损;晚期:脑组织坏死,可导致患者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

卒中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卒中患者1494万人,每年新发卒中330万人,每年因卒中死亡154万人,卒中存活者中约有80%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约75%丧失劳动能力,40%是严重残疾,因此,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另外,脑卒中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据统计,青年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5%~18%。超过50%的青年卒中患者存在脑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最常见)、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而且对这些危险因素缺乏规范化治疗;而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占青年脑梗死病因的20%-30%,平均年龄在35岁。

“男性更多见,这是业界共识。或许是与大多数男性的生活习惯有关。”谢医生说,多数研究将18-45岁成人发生的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等,称之为青年卒中,男性多见,缺血性卒中更常见且呈上升趋势,脑血管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25岁以上人群罹患中风(脑卒中)的终身风险为24.9%,我国这一数字接近40%,卒中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

做好血管保养远离脑卒中

“做好血管保养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脑卒中风险。”谢医生说,血管保养核心包括保持血压平稳、血液润滑、血管弹性维护三大方向。首先高血压患者应早晚各测1次血压,波动超过20mmHg需及时就医。他建议选用长效降压药,避免短效制剂造成的血压过山车。清晨醒后保持“三个半分钟”:半躺、坐半分钟,腿下垂坐半分钟,站定半分钟再活动。

另外,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ml,晨起空腹饮用200ml温水。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ω-3脂肪酸摄入,每周食用黑木耳3次以上。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

“在血管保养方面,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柔性运动每日30分钟。室内可做‘踮脚操’:扶椅背踮脚尖保持5秒,重复20次/组,每日3组。出门时暴露在外的头颈部需佩戴加绒帽、高领毛衣,后颈部位可贴暖宝宝。足部穿带气垫的保暖鞋,避免‘寒从脚起’。”谢医生说。

保暖方面要做到外出前在门厅适应5分钟温差,洗澡前先预热浴室,室内恒温法则保持18—22℃室温,使用加湿器维持40%—60%湿度,避免空调直吹导致局部血管收缩等。

另外,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防止或减轻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谢医生建议,急性脑卒中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康复治疗宜从早期开始,以脑卒中后3个月为康复治疗黄金期。他指出,脑卒中经过正规系统的康复治疗,60%患者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其中下肢恢复速度比上肢快一些,比较精细的运动恢复时间需要长一些。如果语言能力发生障碍,有可能在半年左右才会理解简单的句子,表达能力则需要更久的训练才可以恢复。不少人首次中风后不注意保暖,又会二次中风,做好以上措施,也能极大地避免二次中风的几率。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梅

用BEFAST原则识别卒中早期信号

“突发脑卒中信号还是比较好识别的。比如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语言不流利、失语、喝水有点呛、走路向一侧歪等,这是最常见的。”谢医生提醒,还有一些大家不太关注的症状,像失明,也就是突然一过性的单眼失明,还有一些大家认为是头疼头晕的症状,尤其是眩晕也要高度重视,也许是早期信号。

此外,突发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可以根据BEFAST原则识别:

“B”即难平衡。中风患者走路会摇晃不稳。

“E”即看不清。查看是否有视物模糊、视物不清。

“F”即脸不正。查看是否有口角歪斜、流涎的情况。

“A”即手不平。查看两只胳膊是否有单侧无力、不能抬举的情况。

“S”即语不灵。聆听患者是否语言清晰。

“T”即时间紧迫。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需要尽快打120,到能进行卒中诊治的医院急诊。

(《谨防脑卒中“突袭”》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谨防脑卒中“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