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大大小小的河道正在“蝶变”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 讯 员 邓圆谧 何昕杰

  本报讯 昨天,位于海宁市盐官镇的姚岸港一派忙碌的景象。挖掘机声音轰鸣,运土车往来穿梭,工人们头戴安全帽正紧张作业……这里将通过建设砌块型生态护岸,配建沿河步道和绿化,实现河道“蝶变”。

  热火朝天的治水图景不仅于此。放眼全市,大大小小的河道都“动”起来了,或是推进河道拓浚、护岸加固,或是建设沿河步道、亲水平台,在畅通河网水系、提高河道行洪排涝能力的同时,打造人水和谐的幸福“亲水圈”。

  2023年初以来,在省第1号总河长令号召下,嘉兴市发布《关于深化河湖长制推进全城幸福河湖建设的通知》《嘉兴市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行动计划(2023—2027年)》《全面深化河长制 强化河湖保护治理》三个总河长令,正式开启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全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嘉水安澜、兴水惠民”目标,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打造江南水乡名城幸福新高地。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在实施过程中,嘉兴以河湖长制为牵引,聚焦“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进一步深化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放大秀水泱泱的生态优势。

  水安全方面,以提升供水保障、防洪减灾能力等为关键,完善江河安全屏障,强化流域统筹,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水生态方面,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多措并举优化水域岸线,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水资源方面,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四水四定”,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农业、工业等重点领域节水,切实保护水资源。水文化方面,打造高品质沿河文化空间,建设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努力把丰富河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今,聚焦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一年多,进展如何?一个明显变化是河道更畅通了。来到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一泓碧水穿村而过。漫步村里,河道里不仅修筑了石驳岸,还种植了水下森林,站在桥上,整个村落美景一览无余,村民们纷纷感慨“人在景中住”成了实际的生活场景。这条河道从杂草丛生到成为周边村民散步好去处,生动践行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数据显示,去年,嘉兴完成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整治306.44公里。今年,将继续推进幸福河湖农村水系整治70公里,提升惠及全市21个镇(街道)、53个行政村居民的滨水体验,让“水清岸绿”的江南水乡风貌成为嘉兴乡村的标配,让“美丽河湖”在每一位村民心中流淌出满满的幸福。

  幸福河湖,既要发挥河湖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也要发挥经济效益。站在神仙湖生态公园观景台,无人机航拍镜头下,环湖步道犹如翡翠项链环绕碧波。去年,神仙湖新建了约7公里的环湖步道,新增绿化约6万平方米,并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成了网红打卡点。海宁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还将新建神仙湖与牛头山连接观光工程,同时对神仙湖周边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中餐厅等配套设施进行重点提升,绿化提升约1.7万平方米,依托优质河湖资源,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以水润城,风生水起。当下,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已驶入“快车道”,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画卷正缓缓铺展开来。“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通过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河湖管护等水利措施,实现区域自然水网连通、生态廊道贯通、涉水产业互通,推动全市河流湖泊从‘生态’‘美丽’向‘富民’‘幸福’汇流。”嘉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大大小小的河道正在“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