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南向资金狂扫港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高盛看好科技进步推动的中国股市

本报讯 3月10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整理,AI医疗概念股逆市大涨,沪深两市成交额15057亿元,较上周五缩量3126亿元。港股市场低开低走,南向资金净买入额为296.26亿港元,创历史单日最高净买入纪录。

南向资金狂扫港股:单日净买入额创年内新高

昨日,港股市场出现大幅调整,恒生指数一度大跌近2.5%,恒生科技指数一度大跌超3.5%。蚂蚁集团概念、餐饮、钢铁、汽车经销商等板块跌幅都超过4%,奈雪的茶、金蝶国际、中国联通等跌幅居前。不过,尽管市场回调,南向资金做多热情不减。

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昨日,港股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金盛宴。港交所及中证登数据显示,当日通过港股通机制南下涌入香港股市的内地资金规模达到297亿港元,不仅刷新了自2021年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更是港股市场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近一个月以来,港股市场一直保持强劲的上涨态势,其中南向资金是重要推动力量。据记者统计,2025年2月,南向资金净买入量创下港股通开通以来的历史次高,仅次于2021年1月。1月14日至3月4日,港股通累计净流入超2000亿港元。

有市场分析认为,港股的上涨主要得益于资金面的持续流入、政策面的支持、科技股的强劲表现以及市场情绪的回暖。尽管基本面尚未完全改善,但市场对未来的预期较为乐观,推动了港股市场的整体上涨。

而昨日,港股调整是港股通标的调整、科技股获利回吐、市场情绪分化以及外部市场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盛看好中国股市:科技突破与政策支持助力市场持续走强

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今年年初至今,恒生科技指数累计飙升约32%,科技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的股价分别上涨了66%、27%和12%。高盛预计,广泛采用AI技术可能使中国企业每股收益(EPS)在未来十年每年提高2.5%,并使中国股市的公允估值提高15-20%,可能带来超过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流入。

随着全球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美国股市上周遭遇暴跌,投资者信心受挫。与此同时,中国股票市场却呈现出强劲的开年表现,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外投资机构的目光。高盛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中国股市的涨势有望持续,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力包括科技领域的突破、政策的有力支持以及市场估值的合理性。

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在3月9日的报告中表示,全球共同基金可能“重燃对中国股票的兴趣”。在过去三年中,这些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参与度较低,但随着美国股市近期的疲软和波动,他们开始重新关注中国资本市场。

高盛认为,此次中国股市的上涨与去年9月的短暂飙升不同,此次涨势更具持久力。去年9月的股市上涨主要由政策驱动,而此次则是由科技领域的突破所推动。中国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市场格局。例如,中国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的崛起,显示出中国科技行业在全球资本密集型人工智能行业中具备强劲的竞争能力。

券商研报频现“牛市”字眼

近期,券商研报中“牛市”一词的出现频率显著攀升,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0日,在短短10个自然日内,标题涉及“牛市”的券商研报数量已飙升至15份之多,发布相关研报的券商多达11家,涵盖华创证券、信达证券、中信证券、国盛证券、浙商证券、天风证券、广发证券等多家知名券商。

这些研报从不同角度对当前市场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华创证券在研报中提出“牛市上半场躁动正酣”,明确指出2025年牛市行情的上半场将由金融再通胀主导,剩余流动性充裕将助推小盘成长风格占优。信达证券则从港股市场的表现入手,认为港股的上涨是机构资金加仓意愿回升的体现,标志着市场从牛市初期转入中期。

中信证券发布的《牛市的烦恼》研报更是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该研报指出,本轮春季躁动行情中,投资者面临港股走牛而A股震荡的分化局面,以及从宏观大年向宏观小年过渡带来的策略调整难题。中信证券认为,港股的优质核心资产集中在互联网、硬科技、智能车和创新药等领域,而A股市场则在端侧AI和高能量密度电池等产业主题上具有独占性,预计二季度将迎来密集催化。

券商研报大量提及“牛市”是否意味着市场即将进入调整期?这一问题在市场中引发了激烈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券商“牛市”标题研报的大量涌现往往是市场走势的“反向指标”,背后逻辑在于市场情绪过度乐观可能导致资产价格高估,一旦市场出现波动,资金撤离将引发市场调整。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券商作为专业的金融研究机构,其研报基于对宏观经济、政策导向、资金流向等多维度的深入分析,能够对市场趋势做出精准洞察。特别是在当前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资金踊跃流入的有利环境下,市场确实存在开启一轮持久牛市行情的可能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南向资金狂扫港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高盛看好科技进步推动的中国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