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让美丽中国的图景更加可触可感

转自:团结报

  □ 本报记者 李  筱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资源环境政策研究的委员,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会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都十分关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话题。

  锚定“让优美的生态环境造福百姓”的目标,谷树忠不断思考着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让自己的建言能真正地切中民之关切。

  “关键是要调查研究。”谷树忠告诉记者,当下的调查研究形式越来越丰富,从实地调查研究,到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进行调查研究。“当然,最鲜活、最真实的还是实地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能看到媒体上看不到的真实情况,能听到一般场合听不到的声音。”谷树忠说。

  谷树忠给记者说了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小故事。有一次,谷树忠去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进行现场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他了解到,生态产品及其价值的实现过程在极大程度会受到自然过程的影响,“尤其受洪水、地质等灾害的影响。”这个发现让谷树忠明白“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在这次调研的影响下,后来的谷树忠总是在各种场合强调要加强各类风险,特别是自然风险的综合防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行稳致远、持续造福百姓。

  在参政履职的过程中,高质量的调研和高质量的建言缺一不可,什么样的建言可以成为“高质量”?谷树忠认为,高质量的建言需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言之有物。”谷树忠说,建言的内容应该是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同时还要言之有据,不能凭空乱说,要有调查研究,且调研不能走过场。“最后就是言之有度、言之有方,就是要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提建议、提意见,并且通过合适的形式提出意见、建议。”

  在多年的履职工作中,谷树忠用实地调研的脚步丈量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深入研究了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国家公园设立运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等资源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让他欣慰的是,他不仅深切感受到了祖国正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充满生机,还看到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正越来越多地作用于民生福祉。

  “我在湖北武汉、江西九江等长江沿江城市调研时,不少当地的居民向我提到,他们曾经看见过大青鱼,还有人说,曾在江里看到过江豚等动物。”

  生态改善不仅让人们看见美丽风景,也实实在在地为人们带来了收益。在浙江、河北、黑龙江等地调研时,谷树忠发现各地都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然而,在调研中,他也注意到一些地方存在生态修复不力、整改不到位甚至污染反弹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谷树忠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一如既往地关注资源环境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永定河流域灾后重建及高水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等问题。”

  作为一名环境资源界的政协委员,谷树忠表示,他将扎实做好调研工作,积极建言献策,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让美丽中国的图景更加可触可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让美丽中国的图景更加可触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