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品牌观察官
但不到10年,就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刺激?
又一科技巨头暴雷
连续3年财务造假
24年12月29日,根据ST恒久公告信息分析得出,恒久科技已经收到了一份告知书,简单的说就是,其子公司闽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闽保信息),由于连续3年财务造假,以至于恒久科技和相关人员都收到了一系列的行政处罚。
2023年5月5日,恒久科技就被ST了!被戴帽有很多种原因,就在市场纷纷在猜测是啥原因的时候,终于在2024年年底“暴雷”了!
恒久科技所谓的激光和OPC鼓系列产品,外行人看着很厉害,其实简单解释就是激光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室设备,没有技术壁垒!
2019年11月,恒久科技收购了闽保信息,持有71.26%的股权,正式成为大股东了,也就是“自家人”了,以后恒久科技的年度财报都会带上“闽保信息”。
为了完成业绩,闽保信息也是“拼”了,试图让恒久科技相信自己真的价值很大?收购了不亏?
毕竟财报造假就在收购这一年出现了问题!
子不教父之过,恒久科技自己没问题,这子公司闽保信息的问题足以拖其入水了,所以被罚款、被禁入市场,也是不幸中的万幸,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是说,从头到尾的操作,只是虚晃一枪,就为了让投资者,或者散户们“支持”?
所以,从2019年到2021年的年度财报,财报看起来很漂亮,但里面水分很大,不可当真。
财务是真敢填,事务所也是真敢给意见。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公开数据分析得出,2019年恒久科技年度财报营收虚增1400万元,利润也是虚增1400万元,2020年营收虚增了1.86亿元,利润虚增了3860.43万元。
2021年则不同,虚增了营收1348.74万元,但虚减了利润1348.74万元。
也就是说,2019年到2020年都是虚增的数字,只有在2021年把利润虚减了1348.74万元!
最为离谱的还得是2020年!有5家供应商作掩护,太生猛了,验收材料、采购合同、项目回款上都注入了“水分”。
毕竟这一年的虚增的金额都超过了一个“小目标”,很难不引起人的注意。
看比例也是惊人,2020年虚增的营收部分,占整体营收的38.14%,虚增的利润占整体利润的103.96%,利润翻倍也是离谱。
不知道是什么逻辑,没赚钱就说赚很多?真赚钱就直接装口袋去了?
根据恒久科技公开的2024年三季度财报数据分析得出,三季度营收为1.16亿元,同比同比增长9.46%,净利润亏损为1704.80万,同比下降36.12%。
累计被罚2550万元
连亏5年
恒久科技这边公司被罚800万,董事长被罚款1000万,财务总监被罚款350万,闽保信息那边的“一把手”也被罚款400万。
七七八八算下来,累计被罚2550万元!这虚减掉的利润,还没有罚款的一半。
离谱的是,近两个月,恒久科技股价暴涨100%,这是让最后一波股民在“山顶”套牢,下不来的节奏?
股民也真是心酸,只能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其中,截至2024年季度末,恒久科技的股东有1.61万户!而且,恒久科技也连亏了5年。
这上万户“云股东”,想必有一些吃到了一些肉,也有一些最后上车,被留在了“山顶”,若是正常还能解套,但目前,懂得都懂,只能期待恒久科技平安无事了。
从2024年10月,恒久科技也赶上了一波“牛市”的风,但很夸张,从2元的股价涨到峰值为4.36元,涨幅超过100%,这已经不是用狂飙能形容了。
1年34家,累计6314亿假账
2024年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A股到底有多少家上市公司的财报禁得起考验呢?近些年来,上市公司被爆出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多的是。
还以为“下周回国”的老贾已经是“熊心豹子胆”级别了,但并没有让后来者害怕,屡次在危险边缘徘徊。
就拿去年的美尚生态来说,这是非常大胆的例子,但又能拿它怎么办呢?
只能说,投资者以及股民比较凄惨,投资的钱肯定是打水漂了,最后一波上车的股民也肯定是很“扎心”。
根据《财经》公开的信息分析得出,2024年大约有34家公司,因为夸大营业收入被罚,总共虚报了大约6314亿元!
2024年12月31日,根据诺辉健康的公告信息分析得出,其老板朱叶青辞任了。
从2024年8月开始,诺辉健康2023年年度财报报告一直迟迟不露面,还屋漏偏逢连夜雨,首席财务官也跟着辞职了,还面临着财务造假”的“谣言”缠身。
而且,截至近期,诺辉健康已经停牌差不多一年了!
至于会不会复牌?相关负责人也曾公开表示,他们还在复牌的过程中,总之,只能是祝福诺辉健康了,这道坎能跨过,真跨不过那就是摘牌的局面了。
根据界面新闻公开信息分析得出:ST锦港也是如此,为了“做大做强”,跟7家合作公司合作了“面子工程”,无实质性的生意,但在年度报告里可以显得财大气粗,这不,从2018年到2021年的年度财报,四年累计虚报了86.24亿元的营业收入,还有1.79亿元的净利润。
图源:(界面新闻)先说个小级别的,根据思尔芯公司在其招股书的数据显示,2020年,其虚增了1536.72万元营业收入,虚增了1246.17万元利润!
为何说是小级别,对比下面的十亿起、百亿起,还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多年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案例
根据界面新闻公开信息分析得出,舜天在2009年到2021年的年度报告里,总共虚报了103.33亿元的营业收入、93.99亿元的营业成本和9.34亿元的利润总额。
2023年6月26日,宏图高科“告别”了A股!
2018年的时候,宏图高科虚报了45.82亿的收入和2.93亿的利润,而在2017年的时候,宏图三胞来了一波猛操作,虚报了74.18亿的营业收入和5.16亿的利润,可以说是当年占了宏图高科收入和利润的大头。
上面是1到3年,再看造假年限更久的,超过5年的都有。
2024年2月,新海退“暴雷”,到了4月18日,新海退被摘牌!
根据“独数一帜”公开信息分析得出,原来,早在2016年的时候,新海退就开始整起了财务假账,连续6年财务造假,累计虚增销售收入37亿元。
为了把销售收入吹出“做大做强”的效果,整出了个假的专网通信业务,进行“自我欺骗”?
其实在2016年到2018年这三年,利润已经是处于负增长的迹象了,到了2019年依旧是亏损。
根据“独数一帜”公开信息分析得出,为了完成中泰集团布置的KPI,中泰化学和其多家子公司把代理人的业务等算进账里,结果把2022年的收入和成本均多算了42.48亿。
从2016年到2020年,中利集团虚报了79.58亿的营业收入和16.79亿的利润。
到了2024年12月11日,中利集团就进入重整阶段,但还是没能按时把18.05亿的占用资金收回来。
所以在2024年5月21日,中泰化学被挂了个ST的帽子。
当然,再厉害也没这一场压轴戏厉害!
总之,杜绝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企业家要有良心,散户的钱也是钱。
写在最后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不管你是大股东也好,甘愿当“韭菜”也好,在投资市场里面,一定不要全部的鸡蛋都投在一个篮子里,盲目投资一定是不行,学会分散投资至关重要。
作为投资者,提高警惕性应该是第一节要学习的课程,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就一定一直稳定盈利,在对其进行各种金融投资之前,需要对上市公司的财报进行详细分析,千万不要大意,这年头钱也是很难挣!
千万不要等一些烂账的上市公司戴帽了、摘牌了才后悔莫及。
日常也要学习一些财务知识,至少人家公布财报,不管是半年报还是年度报告,要看的懂里面的门道,其他的资讯消息也是要看的,避免造成投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损失后果。
当然,投资者自身做的再好有时候也很难避开被“割韭菜”,毕竟有些上市公司真的一言难尽,没有尽到良心企业的责任,各种金融手段玩的很花,融资是为了上市,上市就是为了套现。
作为上市公司,有道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短期的小聪明,并不是长期的大智慧,里面已经亏空了,还要靠着一时的市场炒作,借着短期业绩去蒙骗投资者,都是不可取的行为。
上市公司就应该遵守金融市场的规则,财报信息要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
只有大家都这样做,才能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资本市场环境,大小“云股东”才会掏口袋支持。
总之,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你对于部分暴雷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行为怎么看?请留下你的看法,留言评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