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防城港发布
报纸版面截图。“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桂林漓江,位于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被誉为全球最美的15条河流之一,是全世界的宝贝。
桂林市副市长龙杏华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桂林市出台《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10部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制定《关于加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健全保护漓江的保障体系。同时,建成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推动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2年,桂林漓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提名案例;2024年,桂林市成为全区首个联合国生物多样性自然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桂林阳朔漓江,蓝天白云映衬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林诗佳 摄时下,桂林市正从生态保护向绿色发展蝶变。一方面,以绿色旅游为切入点,加快建设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竹江码头、磨盘山码头的21个泊位均实现岸电覆盖,1200多艘漓江纯电动力游览排筏、全区首艘五星级新能源游船投入运营。另一方面,拓宽“两山”转化新路径,深化漓江旅游票制改革,开展漓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漓江沿岸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桂林漓江核心景区的纯电动力游览排筏。桂林市生态环境局供图如今,桂林市以漓江为核心引领带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以漓江黄金水道为主轴、两岸为双翼的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阳朔遇龙河、雁山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5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890亿元,相较于2021年分别增长了24.59%、25.91%。
“我们将持续加大漓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杏华表示。下一步,桂林市将认真落实国务院批复实施的《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持续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文章,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推动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5年2月1日,桂林市迎来春节旅游小高峰,众多游客选择乘船游览漓江、杉湖、榕湖等风景名胜区,饱览桂林景色。通讯员 刘峥 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广西持续加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补齐绿色发展短板,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保持全国前列。
2024年,广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7.1%,位居全国第6;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2%以上,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水质排名中,广西有6个市跻身前10名,8个市进入全国前30,柳州市连续5年保持第一;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第三。从崇左石山区的白头叶猴,到北海涠洲岛海域的布氏鲸,再到在鹿寨洛清江等河湖越冬的中华秋沙鸭等“国宝”级珍稀候鸟……八桂大地万物竞生,海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生机勃勃、多姿多彩。
白头叶猴是广西特有的珍稀动物,全球仅在广西崇左喀斯特地貌石山一带生存栖息。吴世军 摄布氏鲸在北海市涠洲岛附近海域栖息。陈默 摄为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过去一年,广西还出台实施了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举措——2024年6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正式施行,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024年9月1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美丽广西建设实施方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等相关部门编制美丽广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开展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和美丽海湾等“美丽”系列建设。
2024年,桂林灵渠、北海涠洲岛分别获评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成为继桂林漓江、南宁那考河、北海银滩之后,广西新的全国河湖、海湾保护示范样板。
北海市涠洲岛风光。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供图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在北海涠洲岛附近海域开展珊瑚礁调查。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供图“2025年,还将印发实施《广西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广西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目标、行动方案、评价指标等。”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竑介绍说。该厅将指导各市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梯次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同时,鼓励市县编制地方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把群众身边小微水体纳入管控范围,加大保护治理力度,让群众“推窗见绿、开门见景”。
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在北部湾海域开展海漂垃圾调查。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供图广西坚持“两山”理念,认真念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八字真经,积极拓宽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服务壮大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农业大省(区),广西将农业绿色发展作为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要引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农业绿色品牌,成功升级打造了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多个千亿元产业。其中,横州茉莉花茶等12个地理标志品牌入选2024中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入选品牌数量全国排名第二,品牌总价值达906.8亿元。
茉莉花花农在花田摘花。横州市乡村振兴局供图广西拥有全国最大的人工林、最多的国家储备林,林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特色优势明显。2024年,广西林草产业总产值达1.05万亿元,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有望连续3年稳居全国第一。南宁、桂林、贵港、梧州等市总产值规模均超千亿元。
在生态工业方面,广西深入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大力推进工业振兴,做好“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四篇强产业文章,推进亿元以上补链强链延链项目超3700项,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等1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十。在南宁,比亚迪、多氟多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南宁已成为全国新能源电池重要的生产基地,首次入围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50强。在柳州,螺蛳粉产业也在水生态环境改善的浪潮中蓬勃发展,2024年全市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达759.6亿元,同比增长13.4%。
南宁东部新城伶俐工业园区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园区聚集了比亚迪、多氟多等多家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逐渐形成“整车带动配套,配套促进整车”的产业链聚集效应。广西日报-广西云记者 徐天保 摄
广西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长寿资源丰富。近年来,广西积极整合生态优势、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长寿文化、边关风情等特色资源,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发展良好,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广西有“世界长寿之乡”4个、获“中国长寿之乡”命名的县(市、区)3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桂林山水养生、巴马长寿养生、北部湾滨海度假养生、西江壮瑶医保健养生等康养旅游线路亦成为网红打卡地。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2025年开展“广西旅游年”活动,持续擦亮“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品牌,努力实现全区游客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速“双超百分之十”,收入超万亿元。
北海市滨海湿地公园景观。北海市生态环境局供图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广西用“生态画笔”勾勒的发展图景愈发清晰:当龙脊梯田的晨雾与漓江竹筏的波光相遇,当绿色工厂的齿轮与白头叶猴的啼鸣共振,当涠洲岛海域的游船与布氏鲸的游弋同框,这片土地正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在来宾市象州县百丈乡的雷山山脉上,白色的风机矗立在山脊之上。李冠才 摄南疆三月,春意萌动,都柳江水清岸绿,充满生机。
都柳江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是柳江的上源河段。以都柳江为纽带,广西柳州市与贵州省黔东南州山水相依、一脉相承。作为历代黔桂两省(区)水上交通的枢纽,都柳江旧时航道百舸争流,如今又成就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治协作的一段佳话。
今年1月23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2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柳州市水质排名再度荣膺全国第一,实现“五连冠”。柳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韦永祥介绍说,这背后的一个“秘笈”就是柳州率先在全区建立“区内+区外”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了流域的共同保护和上下游的共同治理。2023年3月,柳州市、黔东南州两地生态环境局签署跨流域跨区域联合执法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信息通报等合作机制,严厉打击跨流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共同维护好都柳江流域水环境安全。
百里柳江,碧水悠悠。柳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都柳江并非个案。
近年来,广西持续加强与周边省份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完善泛珠三角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执法机制,共同防治行政边界地区环境污染。
万峰湖地处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接合部,过去因常年无序养殖等原因,水质一度恶化,被列为贵州省十大污染源之一。2022年3月,黔桂滇三省(区)五县(市)成立万峰湖联合执法指挥部,集中力量开展万峰湖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之后,为巩固治理成效,贵州黔西南州、广西百色市、云南曲靖市就跨区域协同立法合作范围、合作机制达成共识,签订《跨区域协同立法合作协议》。
西林万峰湖经过生态治理后风景如画。梁力升 摄近年来,在万峰湖生态综合整治过程中,相关方紧紧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构建起“生态渔业+果树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如今,万峰湖又回到一碧万顷、欣欣向荣的和美景象。“一湖碧水”正成为沿岸群众的“幸福不动产”,群众的获得感稳步提升,携手走上绿色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九洲江是一条跨粤桂两省(区)的入海河流,全长约162公里,发源于广西玉林市,在广东廉江市注入鹤地水库。鹤地水库是广东湛江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也是雷州半岛的主要灌溉水源。过去因为生猪养殖污染等原因,九洲江水质一度降为劣五类。2014年,在中央支持下,粤桂两省(区)九洲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九洲江也成为全国首批跨省(区)生态补偿试点河流之一。10年来,经粤桂两省(区)携手治理,九洲江实现水质从劣五类到三类的转变,为粤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生态答卷。
九洲江陆川县乌石镇段。林声远 摄此外,为共同筑牢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堡垒,2023年,广西、湖南、广东、贵州、云南5省(区)生态环境厅在南宁市共同签署《湘粤桂黔滇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合作协议》,开展跨流域水环境联防共治,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严密防范危险废物跨省(区)非法转移,携手持续筑牢祖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茶香漫水满 绿意生金辉
五指山巅云雾缭绕,翡翠般的茶园层层叠叠。清晨的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一处茶叶加工厂里,村民正在翻炒海南大叶茶。这个藏身于海南热带雨林的黎乡,正以“茶”为笔,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党委书记林豪自幼在五指山长大,亲历了从“身在宝山空手而归”到“身在宝山硕果累累”的蜕变。
五指山水满乡的茶园风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水满乡地处五指山山区腹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85%以上的地理面积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如何在严格生态保护中闯出发展新路,成为摆在基层干部面前的必答题。
水满乡锚定一片茶叶,围绕“小而美、美而精”的发展定位,紧盯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带领群众做细茶文旅融合发展文章。
碧水蓝天映巴陵
湖南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南方生态安全屏障核心区域,近年来以“一江一湖三山四水”为主战场,创新推进生态修复、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协同共进,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生态治理经验,为筑牢南方生态屏障贡献了湖南智慧。
岳阳市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气象万千,美不胜收。图源新湖南App“湖南岳阳临江畔湖,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全国人大代表,岳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挚介绍,近年来,岳阳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