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金融新闻网
3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0.7%,涨幅由涨转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2.2%,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0.1个百分点。
针对2月CPI和PPI均为负增长的情况,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分析认为,主要是受春节错月、假期和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从结构看,一些领域价格显现积极变化,CPI中部分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稳中有涨,PPI降幅有所收窄,当前物价温和回升的态势没有改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2月CPI同比由正转负,主要是在春节错期效应下,食品、服务价格降幅较大。去年四季度以来包括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内的促消费政策加码,对物价有一定支撑作用。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汽车等交通工具价格累计下降0.1%,而之前的四个月累计下降0.7%。
扣除春节错月影响CPI同比仍保持上涨
据董莉娟分析,2月份CPI同比由涨转降主要因为三方面因素,包括春节错月导致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天气有利于鲜菜生长运输,以及汽车等商品降价促销。
从春节影响的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3%,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60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八成多,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因素。据测算,扣除春节错月影响2月份CPI同比上涨0.1%,当前物价温和回升的态势没有改变。2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下降12.6%,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0%和6.0%。王青表示,春节过后食品消费需求下降,加之近期天气状况良好带动市场供应较快增加,2月蔬菜、猪肉等食品价格明显下行,叠加春节错期效应,去年2月食品价格基数明显偏高,2月蔬菜价格由正转负,猪肉价格涨幅大幅回落。总体上看,2月食品价格同比由正转负是当月整体CPI走低的主要原因。此外,一些细分价格领域呈现积极变化。其中,汽油、金饰品、电影及演出票等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稳中有涨。2月份,汽油价格环比上涨1.3%,金饰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至38.6%,电影及演出票价格环比上涨3.1%。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表示,新年各类促销活动带动新能源汽车价格再度下行。在此情况下,服装、手机等商品价格与家政、教育等服务消费价格涨幅收窄但仍高于季节性水平,消费需求仍有稳步回升态势。
展望3月CPI走势,王青认为,伴随春节错期效应全面消退,3月CPI走势将主要受基本面驱动。预计主要受价格基数大幅走低等带动,3月CPI同比将回升。PPI降幅略有收窄
2月份,PPI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0.1个百分点。PPI下降主要是因为生产淡季、煤炭价格下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具体来看,春节前后为工业生产淡季,多数建筑项目停工影响建材需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同比均下降。春节期间煤炭供应充足、保障有力,煤炭加工价格同比下降24.7%,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下降12.5%。另外,国际油价波动传导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行。同时,随着宏观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部分行业生产需求增加,推动PPI降幅收窄。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行业价格小幅上涨。比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行业发展带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装备制造业中,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子半导体材料、汽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降幅均收窄。王青表示,2月PPI环比延续下跌,原油、煤炭等能源价格下跌的拖累效应较大,但PPI跌幅较上月小幅收窄,主要是因为节后复工以及稳增长政策发力提振需求边际改善,带动钢材、有色金属等工业品价格上涨。在新涨价因素偏弱背景下,受基数有所走低拉动,2月PPI同比跌幅小幅收敛0.1个百分点。整体上看,2月工业品价格仍处在弱势运行状态,核心原因还是需求端对工业品价格的拉动力不足。
“接下来PPI同比能否较快转正,主要取决于逆周期调节政策的效果。同时,后期还要重点关注外贸环境变化可能对国内工业品价格带来的影响。”王青分析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