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全国人大代表胡美娥: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全面提升农村消防基础能力

转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将湖南、云南、贵州、广西等木结构村落集中区域纳入国家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区”,由中央财政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加强农村地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村(寨)志愿消防队伍建设,给予装备配备及运转经费等方面的保障

农村消防安全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关乎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稳定发展。近年来,农村火灾形势依然严峻,“小火亡人”事故频频发生。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河口苗族乡杨家寨村村民胡美娥建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全面提升农村消防基础能力。

西南地区农村消防存共性问题

胡美娥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代表。近年来发生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村寨的火灾事故,令她深感痛心。

胡美娥所在的绥宁县有中国传统村落1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全县苗族侗族聚居,有农村团寨、大屋场541个(其中100户以上的24个),各村寨集中连片程度高。

“农村团寨、大屋场多为木结构建筑房屋,耐火等级低且布局密集、户户相连,火灾风险存量大,加之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给农村安全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胡美娥说。

“有的村内巷道最窄处约60厘米,每栋房屋之间屋顶檐口最窄处不足10厘米。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胡美娥在我国西南地区调研发现,农村消防安全问题普遍,包括消防水源不足,管网、消火栓等设施覆盖率低,偏远地区取水困难;消防通道狭窄;防火间距不足;部分木质房屋长期受风雨侵蚀结构老化,电气线路老旧且长期超负荷工作,等等。

胡美娥认为,农村消防安全问题的长期存在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目前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依赖于县级财政,而湖南、贵州、广西等省份多数县(市、区)财政收入紧张,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经费难以足额保障;村(寨)志愿消防队伍日常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支持不足,基层应急处置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侗寨、苗寨等木质建筑群属于文化遗产,现行消防标准与民族特色建筑保护工作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据她了解,为解决此类问题,各地开展了相关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贵州省实施50户以上农村木质房屋连片村寨消防建设专项行动,绥宁县投入300万元对5个村落的消防基础设施进行试点改造并计划逐年推广等。

“这些工作举措有效提升了当地农村地区的消防基础能力,但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和农村消防建设不平衡,要改变现状,守牢农村消防安全底线,亟须国家层面统筹施策。”她说。

贯彻《意见》精神落实保障措施

《意见》的出台让胡美娥看到了破解农村消防难题的方法和路径。她建议,结合《意见》提出的“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原则,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完善多元经费保障”,将湖南、云南、贵州、广西等木结构村落集中区域纳入国家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区”,由中央财政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加强农村地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村(寨)志愿消防队伍建设,给予装备配备及运转经费等方面的保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农村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强化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消防、自建房等领域安全风险源头管控和排查整治。对此,胡美娥建议,将农村地区消防基础能力提升工作纳入乡村全面振兴相关规划,并按照《意见》相关要求,将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消防水源、管网、室外消火栓、电路改造、物联网火灾预警系统等)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范围,明确资金分配比例。

同时,在政策层面,胡美娥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指导意见,规范木结构村落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宽度、水源配置等标准。

“希望借助资金支持和一系列政策,全面提升农村消防基础能力,让我们的乡村更美丽、更安全,让村里乡亲们能专心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胡美娥表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全国人大代表胡美娥: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全面提升农村消防基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