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七项行动”为儿童青少年打造健康心灵家园

转自:廊坊日报

运用多元服务策略,搭建“家—校—社”共育平台;携手安次区心理卫生健康文化协会,打造“一地区一特色”心理健康服务;组织开展“七项行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河北省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试点项目单位,近年来,安次区瑞景嘉园社区在安次区妇联的指导下,推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服务持续化、体系化,为儿童青少年打造健康的心灵家园。

据统计,截至目前,瑞景嘉园社区共开展团体活动200余场次,服务青少年8000人次,跟进30个心理健康类个案,开发针对注意力缺陷儿童的提升课堂200余讲。

心理健康宣教行动。在超前预防层面,通过线上读书会、般若昀家庭教育微课堂形式以及线下沙盘游戏、心理绘画等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及家长、学校教师等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通过进社区、进校园、进课堂“三进”形式开展“阳光护航”心理健康活动,宣传普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目前,线上读书会正在分享《如何说孩子才肯听》《解码青春期》《二次成长》等书籍的精彩内容,引领家长好好学习,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同时,印发宣传页,倡导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科学运动、充足睡眠、合理膳食等,减少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诱因。

心理健康问题筛查行动。在临界介入层面,开展“两全面”心理健康介入工作,对参加社区心理团辅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筛查,分层分类提供介入服务;开展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通过心理绘画和沙盘游戏进行具体筛查,对行为情绪不良的孩子进行一对一辅导,对心理健康的孩子进行团体结营辅导,坚持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大于治疗理念。截至目前,共开展“我的未来不是梦”“彩绘‘她’力量”“流沙载梦”“心灵沙语”等团体辅导300场,心理筛查1万多人次。

心理健康环境营造行动。社区居委会、妇联通过“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家长传承良好家风,关注自身和子女心理健康,依法履行监护责任,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子女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在矫正治疗层面,通过联动学校、家庭及社会资源多方合作介入危机个案,包括在学校开展社区心理健康个案联席会议,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社区工作者一起探讨当下发生的问题,开展有的放矢的活动。同时,安次区心理卫生健康文化协会心理咨询师建立社区儿童倾听、心理危机应急干预援助小组,对心理健康筛查结果等级中下的学生,即容易出现心理情绪变化但又未出现明显问题的学生,以团体小组、工作坊等形式提供服务。讲好“开学第一课”,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安排青少年到有关单位观摩体验,目前共开展活动50余场次。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自觉远离和抵制有害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相关知识融入情景剧中,利用假期让孩子们进行排演,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推动网络文明及安全教育。

心理健康专项关爱行动。针对已遭遇严重心理情绪困扰的学生,以重点个案或个案管理的形式提供精准服务。对辖区初三、高三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对贫困、留守、流动、丧亲等困境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子女,开展家庭关爱教育,辅助其成长;对一般不良行为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和批评教育。开展注意力缺陷儿童关爱行动,设计并研发10场活动,提炼总结成操作性较强的活动指南。

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利用安次区心理卫生健康文化协会共建基地的优势,纳入12320公共卫生热线、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安次青少年心理援助热线5898386等,并向儿童青少年广泛宣传求助热线,鼓励其有需要时拨打求助热线;每年对青少年家长和工作人员开展至少1次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供专业化服务。2024年,共接听心理援助热线58人次,涉及厌学、情绪波动、早恋、青春期不良行为、亲子冲突等方面。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行动。社区与安次区心理卫生健康文化协会、廊坊市青少年宫、廊坊市第十七中学签订“宫校社联建共育协议书”,每季度与青少年宫、学校进行信息数据交互,完善重点服务对象信息,及时发现需要进行心理健康干预的儿童。整合资源,不断发挥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引导作用,建立学校、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转介通道,对极端个案进行转介咨询,确保青少年身心健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七项行动”为儿童青少年打造健康心灵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