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红木雕刻“乾隆张”

转自:廊坊日报

五子洗象。

▶张铁安正在打磨木器。

雕刻。

本报记者 马越 李泳辰 文/图

龙椅雕工精细气势恢宏、云龙七屏层次分明、龙凤箱上雕刻的图案栩栩如生……在霸州市王庄镇王泊村隆盛安堂红木展厅内,一件件红木家具摆放整齐,这些都出自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红木雕刻工艺非遗传承人张铁安。

张铁安,长年与刻刀、红木为伴。他热爱和尊重家具,修复制作红木家具时,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实现形与神的统一,材料与工艺的完美结合。由于擅长做仿乾隆风格的硬木家具等木器,他也得了个“乾隆张”的称号。

◆牢记教诲 精雕细琢

张铁安出生于一个木匠世家中,从小受到家庭中浓厚的木匠文化熏陶,非常喜爱中国的传统木匠手艺。1987年刚刚中学毕业的他,加入霸州市王泊硬木家俬厂,跟随师父姚顺壁学习“京作”古典家具的雕刻技艺。

学徒期间,他牢牢记住师父的教诲“眼到、嘴到、手到”这三个要素,就是多看、多问、多动手。多看,不仅看自己师父的手艺,而且还要看技术工人的手艺。师兄弟们也是他观察的对象,学习他们每个人的长处。多问,碰到不懂不明白的就问,做到不耻下问。手到,多动手,多实践,实践才是提高手艺的关键。学徒期间,他抓住机会就上手操作,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反复学习,提高自己。正因为他刻苦地学习,敢于实践,短短几年,他就成为了王泊硬木家俬厂中的业务骨干。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1991年,张铁安和吴中桥从王泊硬木家俬厂辞职,在王泊村合作创建了第一家个体硬木傢俬厂,招收徒弟进厂跟随他们两人学艺,专门从事宫廷红木家具的雕刻和制作。虽然已经独立门户,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学习,经常利用休息日参观各地的博物馆,向古人学习中国传统实木家具的制作技艺;进入图书馆,学习中国传统家具制作和修缮的理论;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他还虚心学习美术,既包括中国传统美术,也包括西方的美术理论。丰富的阅历和刻苦的学习,使得张铁安的宫廷古典家具雕刻技艺,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技艺高超 获奖众多

张铁安在保留中国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流行时尚元素,使之在保留古典韵味的同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他热爱和尊重家具,具备综合知识积累的背景,在制作时依附每件老家具自身的特点,实现形与神的统一,材料与工艺的完美结合,精确到了木材的每一条纹理。

张铁安的作品也多次荣获各种奖项,并多次受邀参加各种展会。2014年荣获“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称号;同年,在中国文玩艺术品博览会中,木器《九龙闹海七扇大屏风》荣获“云工奖”银奖;2015年,紫檀木雕《五子洗象》荣获“弘钰博”杯中国民间文物最高荣誉奖;2017年荣获“中国紫檀文化研究贡献人物”。这些成绩和称号,都是对他几十年来在古典家具行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种肯定。

由于张铁安手艺高超,三十余年来,很多年轻人慕名前来向他学习宫廷红木家具雕刻技艺。对待前来学徒的年轻人,他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他们,并鼓励他们将技艺传承下去。高超的技艺,高尚的品德,使得张铁安成为业内的楷模。

1993年,张铁安独立创建了宫廷红木家具雕刻技艺工作室,以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广泛的市场,很多企业与他合作,业绩突飞猛进。1996年扩建为霸州市王庄子乡弘历硬木家具厂。2004年,张铁安在这家家具厂的基础上创建了隆盛安红木家具厂并运营至今。

◆“京作”家具 别树一帜

从1987年正式拜师学艺,到今天,张铁安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艺术春秋。从对师父的亦步亦趋,到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张铁安的宫廷红木家具雕刻技艺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线条挺拔、曲宜相映,力求简练、质朴、明快、自然是其风格的主要特征。

宫廷红木家具雕刻选料为名贵的红木,材质坚硬不易变形,表现形式以龙凤人物、花鸟山水为主,尤以龙为主,代表皇帝,寓意至高无上。宫廷红木家具雕刻技艺中的雕龙技艺繁琐,采用雕刻方式多样,主要包含凿粗坯、掘细坯、修光、刻毛发、饰纹等多种程序。雕刻刀根据不同场景、程序、方式采用不同的刻刀、不同方式,形成了宫廷红木家具雕刻技艺的精湛技法。

张铁安介绍,宫廷红木家具具有用料奢华,多为名贵的紫檀木、酸枝木、黄花梨木等,器物镶嵌也多为名贵的金、银、玉、象牙、珐琅、百宝镶嵌等珍贵材料,彰显了皇室的气派。多是取材于汉代石刻和商代青铜器,如夔龙、夔凤、蟠纹、螭龙纹及兽面纹、雷纹、蝉纹与勾卷纹等,显得庄重大方,肃穆高贵,使得其自身的装饰浑然一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红木雕刻“乾隆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