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要加快建立专业化的数据集(附图片)

  中新社 迟瀚宇/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并将“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王江平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几年,我国人工智能加快发展,已经进入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阶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才刚刚开始。”王江平表示,现在的大模型还是基础模型,不是行业模型,我们还需要专业化的数据集来进一步驯化大模型,才能让人工智能进入实体经济,应用到相关专业领域。

  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快速发展,掀起人工智能发展热潮。对此,王江平表示,大模型之所以受到这么大关注,是因为人工智能可以进入任何一个行业,所以大家都在谈人工智能,表象是很热,但实际上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还只是刚刚开始。各地结合本地的产业实际,推动人工智能进入本地的产业发展是积极的现象,应该鼓励。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也面临诸多安全挑战,其中备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的幻觉问题。王江平分析,人工智能之所以会产生幻觉,是因为大模型自身没有完整的、专业的数据库,但是它有一个补白机制,通过调整权重,自查输出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在专业人士看来是错误的,但是一般人看来却是符合逻辑的,这就叫幻觉。

  “幻觉与数据集的丰富性和专业程度有很大关系。”王江平认为,我国公共数据集比较丰富,但专业数据集相对匮乏,所以当涉及很专业的问题时,幻觉问题就很突出。“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必须加快行业专业化数据集的建设。”

  今年3月1日,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正式上线,公共部门和事业单位产生的数据都要进行登记。但是除此之外,一些专业的数据还掌握在一些专业企业手中,这些数据并不是公共数据,企业对自己的数据有隐私泄露的忧虑。对此,王江平表示,要建立一个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企业把这些数据集成起来,形成专业的数据集,这样驯化的行业模型、场景模型才有价值。

  除了数据集以外,还有商业模式的问题。王江平表示,算力、算法和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三要素,其商业模式也离不开这三者。因此,要加强算力建设与运营,发展算力芯片GPU/ASIC/以太网交换芯片,推进智算中心建设与运营,强化网络安全。同时,要以云服务和算力租售等方式强化模型托管,以SaaS/MaaS、模型应用服务、AI Agent等推进模型应用,还要加强模型评估与验证。此外,要加强数据治理服务,建设数据可信空间,开展数据标注,推进数据产品交易,确保数据安全。“还要推进AI终端制造,如AIPC、AI手机、AI眼镜、AI家电、AI穿戴设备、AI生产设备、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等。”

  对于人工智能进入制造业,王江平建议,要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快行业模型、场景模型的发展。这就需要专业的数据集支撑。二是积极探索新商业模式。人工智能进入实体经济可以催生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也带来很多新的就业岗位。比如,人工智能会提高算力设施的使用度,模型的数据建设也会不断加快,带动模型评估和人才教育培训等相关领域发展。三是加强企业的数据治理。企业自身的数据治理体系要建立起来,要管理好自己的数据。如果企业自身的数据治理不规范,那么应用大模型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只有一个高水平的数据治理,才能支撑大模型更好应用。四是开展模型的检测、验证和评估。当前,模型有大有小、良莠不齐,到底这些模型安不安全、有没有后门值得关注。特别是在国计民生重要领域,模型是需要进行检验和评估的,所以检测检验评估的服务体系要迅速建立起来,否则企业没办法使用这些模型,也不敢使用这些模型。五是做好行业人才培养。要培养数字战略科学家、数字素养企业家、模型工程师、数字贸易商、数字产业工人等,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制造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要加快建立专业化的数据集(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