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周王庙小桑苗托起亿元富民产业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竺军伟 通讯员 张 洁

  本报讯 削条、剪干、嫁接……近日,记者走进海宁市周王庙镇的益农苗木专业合作社,只见十余名当地嫁接能手围坐一堂,巧手翻飞、手起刀落,一棵棵小桑苗迅速被捆成“致富苗山”。

  人勤春早话农桑,布谷声声春耕忙。眼下正是小桑苗移栽下田的好时节,而作为浙江省桑苗繁育示范基地、中国优质桑苗重要产销地的周王庙镇,广大桑农也正纷纷抓紧嫁接、移栽小桑苗。

  “我们合作社春节一过就开始嫁接了,要持续到5月份,合作社今年的主打产品依旧是强桑1号和农桑14号。”益农苗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凌秋良告诉记者,去冬今春,基地共繁育了1000万余株小桑苗,产值达1300多万元。近年来,桑苗行情持续稳定向好,今年每株桑苗的价格依旧是1.2元打底,最高在1.5元左右。

  “合作社的工人们都是附近的村民,种桑养蚕几十年,嫁接的小桑苗成活率在90%以上。”凌秋良说,除了帮助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基地每年还辐射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繁育小桑苗,每户增收5万到10多万元。

  “去年我们卖了40多万株小桑苗,今年先准备了30万株,价格好的话再增加。”家住博儒桥村的章中元是本地的桑苗种植大户,他介绍说,“小桑苗嫁接好以后,一般静置20天左右便能下地了。”

  “迁栽前的空地要先盖上地膜,保持干湿度适宜,迁好后再覆上地膜,保温又防雨。”正在移栽桑苗的农户章建仁笑着说,差不多八个月以后,这些小桑苗就能作为成品苗销售了。

  “我家地少,只有一亩不到,但忙活一个月,一年能赚两万多块钱呢!”已步入古稀之年的章建仁是土生土长的周王庙镇长春村人,他说,自己嫁接、栽种了一辈子小桑苗,这两年价格好,积极性更高了。

  近年来,周王庙镇积极联合浙江省农科院,通过嫁接技术改良和品种优化,培育出了强桑1号、农桑14号等优质桑苗品种,不仅叶片肥厚、产量高,还具备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以科技赋能助力桑苗产业提质增效。此外,周王庙镇还探索桑苗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培育推广果桑苗,其中以无核大十、红果2号等果桑品种为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与保健品领域,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

  “去年,全镇共嫁接优质品种小桑苗1亿多棵,帮助农民增收1亿多元,并与东南亚国家达成了合作协议。”周王庙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陈吴彧介绍,接下来,该镇将围绕提升桑苗产业附加值、拓展海外市场持续发力,让小桑苗“嫁”出农民幸福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周王庙小桑苗托起亿元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