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秀 街坊秀

当前位置: 首页 » 街坊资讯 »

“白宫闹剧”的背后

  2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到访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并计划签署美乌矿产协议。然而,剧情并没有按计划发展,美乌领导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爆发激烈争吵,原计划的午餐会和协议签署仪式被取消,泽连斯基被迫离开白宫并提前结束美国之行。

  泽连斯基激怒了特朗普,但得到英法德等大多数欧洲国家公开支持。从美乌领导人隔空互怼到当面吵翻,从美国抛开欧盟单独与俄罗斯握手,到英法首脑访美与特朗普发生争辩,这些插曲的背后是什么?

  主笔 赵恩霆

美乌这一架早晚都得吵

  2月12日,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的消息,令乌克兰乃至整个欧洲震惊不已。那通持续了大约90分钟的通话中,美俄元首聊得不错,同意就结束俄乌冲突进行紧密合作,并派遣各自团队立即开始谈判。

  不久后,美俄外长便于2月18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会面。紧接着,美俄代表2月2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旨在恢复双边关系的首轮会谈。第二天,俄外交部任命了新任驻美大使达尔奇耶夫,并将于近期赴任。

  美俄关系迅速重启的同时,欧洲对自己被排除在乌克兰问题和平谈判之外而感到震惊,乌克兰更是对美俄单线联系讨论结束俄乌冲突而极度不安。

  就在美俄元首通话当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到访乌克兰。他给泽连斯基带去一份协议,内容是特朗普心心念念的稀土等乌克兰矿产资源的开采权。但泽连斯基没有签,他表示不会签署任何损害几代乌克兰人未来的协议。

  贝森特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首位访乌的美国内阁成员。按照他的说法,泽连斯基在2月28日访美之前已经两次拒签美乌矿产协议。据报道,美方起初摆到桌面上的协议中,涉及要求乌方拿价值5000亿美元的矿产资源补偿美国提供的各类援助。

  贝森特空手而归没几天,特朗普就与泽连斯基爆发“口水仗”。2月18日,特朗普在海湖庄园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公开质疑泽连斯基的领导能力,称后者的支持率已经跌至4%,乌克兰早就该举行大选了。他还宣称,泽连斯基三年前就该达成停火协议。泽连斯基回应称,特朗普生活在俄罗斯制造的“虚假信息空间”里,希望特朗普政府能够“更诚实一些”。

  2月19日,特朗普再次“开炮”,将泽连斯基称为“独裁者”和“小有成就的喜剧演员”,敦促其最好快点通过谈判结束乌克兰危机,否则将面临失去国家的风险。此外,他还指责泽连斯基滥用美方援助。

  这次隔空互怼给2月20日美国政府俄乌问题特使凯洛格的乌克兰之行蒙上一层阴影。尽管泽连斯基与凯洛格会面,但原计划的会后记者会被临时取消,两人只是简单合了个影。

  在白宫不欢而散后,泽连斯基也试图找补。他3月2日在英国接受采访时表示,可以修复与美国的关系。如果收到邀请,愿意重返白宫进一步会谈。对于美乌矿产协议,他说乌方已准备好签署。

  只是,美国那边的声音并不好听: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称,美国需要一名能和美俄打交道,最终结束冲突的乌克兰领导人;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约翰逊说:“泽连斯基要么清醒过来,抱着感恩的态度回到谈判桌前,要么需要其他人来领导这个国家做到这一点。”

欧洲欲扛起援乌的大旗

  与在华盛顿遭到“围攻”不同,泽连斯基在伦敦受到了热情欢迎。由于在美遇挫,他提前飞抵英国开始访问。与此同时,英国首相斯塔默提议在伦敦举行峰会,磋商如何应对美乌谈崩一事。

  3月1日,英国首相斯塔默与泽连斯基举行会晤,重申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并宣布将向乌方提供价值22.6亿英镑的贷款以提升防务能力。第二天,英国主办的多国峰会在伦敦举行,法德意等十多个欧洲国家、欧盟和北约领导人,以及加拿大领导人与会,泽连斯基受到了隆重欢迎。会后,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还会见了泽连斯基。

  同在3月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还在接受《费加罗报》采访时表示,法英两国联合提出一项为期一个月的俄乌部分停火协议,主要针对空中、海上以及能源基础设施,但不包括地面停火。

  此外,出席伦敦峰会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表示,必须避免西方陷入分裂,提议欧洲国家和美国领导人举行会议,共同磋商在乌克兰实现公正和持久的和平。在欧洲的领导人中,梅洛尼与特朗普保持着良好关系。

  美乌谈崩似乎让欧洲看到了重新介入甚至主导乌克兰问题和谈的希望。此前,为了避免被美国晾在一边,马克龙和斯塔默先后于2月24日和27日到访华盛顿,试图说服特朗普“回心转意”。为此,两人还在2月23日通电话,强调欧洲必须在乌克兰问题上展现统一的领导力。

  不过,法英两国领导人的白宫之行并不那么愉快。在椭圆形办公室,特朗普在讲话中声称欧洲对乌援助资金都是以贷款形式借给乌克兰的,欧洲国家“会拿回他们的钱”。话音未落,一旁的马克龙一把抓住特朗普的右手,罕见地打断他的讲话,并用英语加以纠正,称欧洲援乌的方式跟美国一样,包括贷款、担保和赠款,而且欧洲冻结的2300亿美元俄罗斯资产并不是对乌贷款的抵押。对此,特朗普微微一笑,对在场的媒体说“如果你们相信的话,我无所谓”。

  类似的一幕2月27日再次上演。当天,特朗普在与斯塔默会晤时又提到援乌资金问题,“他们(欧洲国家)能够收回他们(援助乌克兰)的钱,而我们给的钱却收不回来”。

  对此,斯塔默也出手打断特朗普讲话,称“我们也不会全部收回我们的(援乌资金),我的意思是,(对乌援助的)一大部分是赠款,是送出去的。有一些是贷款,但事实上主要是赠款。”

  此外,特朗普还在会晤期间反问斯塔默:“你们能独自对抗俄罗斯吗?”斯塔默只能尴尬一笑。这恰恰是在乌克兰问题上欧洲的尴尬处境,即一边担心被美国边缘化,一边又无力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独自承担援乌重任。

美欧还是不是“一路人”

  英国主办的伦敦峰会继续坚定支持乌克兰的话音刚落,大西洋彼岸的特朗普政府就决定暂停对乌克兰的军援。对乌克兰态度的“温差”,表面上看是美乌领导人吵架后的余波,本质上是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利益诉求迥异。

  特朗普政府之所以迅速重启对俄接触,希望快速推动俄乌冲突停火,一方面是出于兑现竞选承诺的需要,另一方面一旦促成俄乌和谈甚至签订协议,无疑将成为特朗普的一项重要政绩,将深刻影响接下来四年美国政府的外交基调,在对外关系层面“让美国再次伟大”。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如此心急地吃这块“热豆腐”,是想及时止损,减少直至停止对这场远离美国、对美国利益影响甚微的冲突的投入。在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看来,美国在乌克兰的投入产出比很不划算,实际上是在为欧洲的安全埋单。因此,他要通过美乌矿产协议来“回本”。

  德国智库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俄乌冲突三年,乌克兰一共接受了2670亿欧元援助,其中欧洲的财政和人道主义援助700亿欧元,军援620亿欧元;美国的财政和人道主义援助500亿美元,军援640亿美元。

  尽管在援乌总额上欧洲超过了美国,但具体到单个国家层面,美国仍然是大头。而且,乌克兰特别依赖美国的远程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等武器和前线情报支持。

  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看来,经济账固然重要,但乌克兰危机对欧洲安全的冲击更让人焦虑不安。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安全架构的根基。

  近些年来北约持续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缓冲空间,最终导致俄乌冲突爆发,而这又进一步加快了北约第六、七次扩员——芬兰、瑞典先后“入约”,凸显欧洲国家对安全的担忧。

  乌克兰之所以愿意与美国签署矿产协议,是想借此换取美国提供安全保障,特别是在特朗普明确指出乌克兰加入北约不现实的情况下。而给乌克兰提供“保护伞”,就等于帮欧洲解除了安全上的后顾之忧。

  但这恰恰是特朗普不愿提供的,美国副总统万斯上月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欧洲的安全已经不是美国的优先事项,欧洲需要加大投入——将国防开支占GDP比重提高到5%,自己承担安保责任和应对地区冲突。

  如今,特朗普以“美国优先”为目标的实用主义外交回来了,且比他第一任期更变本加厉。美乌谈崩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大声疾呼:“自由世界需要一位新的领导人。”只是,仍留恋“价值观外交”的欧洲,完全摆脱对美安全依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特朗普一连串单边行动,看似将欧洲推开,实则看透了欧洲当前“内忧外患”的处境,借此进一步将欧洲与美国深度捆绑。至少在能源上已然如此,过去三年间,欧洲国家进口的俄罗斯油气大幅减少,美国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去年欧洲市场份额已占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总量的5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街坊秀 » “白宫闹剧”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