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2月24日,乌克兰危机升级满3年。当前,和谈呼声不断上升。近期美俄高层围绕解决这场危机的互动倍受关注,也引发乌克兰和欧洲多国不满。各方利益分歧盘根错节,相互博弈仍在激化。
俄罗斯:
外交博弈有新进展
近期,俄美高层逐步恢复直接对话和沟通,对稳定地区和国际局势十分重要,对推动乌克兰危机解决有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俄美恢复联系引发乌克兰和欧洲的不满和质疑,由于在乌克兰危机解决方案、欧洲安全整体架构等问题上存有分歧,各方力量正在进行激烈博弈,乌克兰危机彻底解决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乌克兰:
不确定性加速碰撞
乌克兰民众急切盼望停火,但又不看好停火前景,认为俄乌立场迥异,即使停火也恐难持久。此外,乌克兰各界认为,当前实现和平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来自美国总统特朗普。
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上台后打出的政策“乱拳”是在对各方进行“压力测试”,通过试探各方底线以谋取最大利益和施压筹码。未来,如果美俄无法就战略层面的“根源问题”达成妥协,特朗普是否会再次突然调转枪口也未可知。在特朗普的强力搅动下,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全球博弈正在激烈展开,各种不确定性加速碰撞,接下来各方将就更广泛的和平框架构建进行实质性较量。
美国:
撇开盟友与俄接触
美国撇开乌克兰和欧洲盟友与俄罗斯接触,美乌关系趋于紧张。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期“互怼”,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对泽连斯基恶语相向的深层次原因是,他认为美国被泽连斯基“玩弄”,从这场危机中没有捞到足够多的好处。在他看来,拜登政府对乌援助过于“慷慨”,欧洲则付出不够,今后应承担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的责任。
欧洲:
任何选择代价都高
过去三年,欧洲不仅在经济、能源、政治和社会等方面持续承压,其内部团结也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美国对外政策转向,让欧洲意识到,自身安全不能再依赖外部力量;但内部分裂又使得“欧洲战略自主”难以取得实质进展。欧洲在被边缘化的同时深感焦虑不安。
在可预见的未来,欧洲的选择依然有限——要么加强自身防务,提高安防政策的独立性;要么接受在美国主导的谈判桌上被动等待。不过,任何一种选择,对欧洲而言都代价不菲,欧洲需为长期不稳定局势做好准备。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