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胡欣红
近日,社交媒体上一段“湛江农垦实验中学新学期开学禁止学生携带面包、泡面等零食入校,但学校食堂却售卖不怎么好吃且价格较高的面包”的视频,引发关注。
学生能否自带食品,是一个不时引发争议的话题。出于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考虑,不少学校都对一些不健康的校外食品下了禁令,但把范围拓展到面包之类的食品明显做过头了。
面对汹汹舆情,广东湛江农垦实验中学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情况说明,就“不允许学生带面包入校”一事致歉。该校表示根据有关规定,禁止高油、高脂、高糖类零食及无卫生保障的食品入校,但在执行规定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对学校规定理解不透彻,误将合规食品(如面包)纳入禁带范围。事件发生后已经认真听取学生、家长及营养专家的意见,学校决定在原有允许学生携带适量牛奶、水果、面包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携带少量零食、泡面(非油炸类)进校园。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这样的解释,并不能令公众信服。为保障学生健康禁止“垃圾食品”进校,只要稍有常识者都不应该“殃及”面包,所谓的部分工作人员对学校规定理解“不透彻”,能自圆其说吗?究竟是政策传达不到位,还是管理混乱无方,或者另有隐情,耐人寻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爆料者反映“学校食堂售卖不怎么好吃且价格较高的面包”之外,还有多名网友在视频评论区称,学校小卖部也售卖包括面包在内的零食,且价格偏高。基于这些信息,网友们纷纷怀疑其中可能有猫腻。网友反映的情况是否真实存在?学校究竟有没有小卖部?有没有什么利益纠葛?对于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学校不能避而不谈。
另据《扬子晚报》报道,针对有学生反映的小卖部售卖的面包饭菜价格偏高的情况,校方回应:“基本上是跟外面持平的,学生们可能是和批发价对比。昨天已经责令小卖部整改,尽量把价格再降一点。学校也把食堂饭菜的价格降低了,每种菜降价5毛钱。”
学生在校外买零食,通常应该是超市之类的场所,哪来的“批发价”?这个回应还证实该校确实有小卖部。相关部门三令五申强调“中小学校原则上不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该校为何还有小卖部?有没有依法取得许可?是谁承包的?什么时候能够取缔?这一系列问号亟待拉直。
堵不如疏。学校如果真的是为学生的身体健康考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营养可口的饭菜食品,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与之同时,引导家长和学生树立科学的膳食观,不要携带和食用垃圾食品。该校是否真的能深刻汲取教训,办有温度的教育,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希望其他学校也能引以为鉴,避免重蹈覆辙。